前不久,教育部批准了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4个省区200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这意味着,沿袭多年的高考制度将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高考改革将往哪个方向去?如何看待高考模式之变?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笔者采访了几位权威专家。
考试怎么改?承接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高考新方案的出台,不仅关系到新课改省区明年、后年的高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今后高考的走向。”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开门见山。
戴家干认为,与现行的教育大纲不同,新课程改革更加突出素质教育,提出了多样性、选择性的课程设计原则,除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注重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这些新的教育观念,对沿袭多年的高考制度提出了挑战。与此相应,高考新方案强调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注重考查考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招生如何变?一元变多元诚信最关键
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5省区的新高考方案中,都把综合素质评定列入其中,考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将被记入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教授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是5省区高考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亮点,也是热点、难点。只有选材标准从一元变为多元,才能促进学生向着全面、健康、生动活泼主动的方向发展,才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富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这是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衡量高考改革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认为,综合素质评定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这是完善考生评价体系、避免把考试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尺度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全社会的诚信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的社会诚信度还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因此,“我担心个别地方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区分度,在录取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专家们认为,高考改革关系一代人、几代人的命运,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改革要积极而稳妥地进行。(文/袁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