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7”于8月15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研讨会上表示:“建设一流大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应对此有充分认识。”许智宏认为,要建设一流大学,总体上“人”是最关键的因素。(8月17日新华社)
建设一流大学究竟该以什么条件为评判标准?目前教育界对此存在分歧。笔者认为,许智宏的观点抓住了如何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建设一流大学,“人”最关键。因为,大学的硬件设施再好、再一流,终归是表面的现象,惟有人的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使大学的整体形象获得实质性提升。
近年来,我们的一些大学片面追求“高大全”式的建设模式,不惜依靠高额负债加大高校规模的扩张。比如圈地、大兴土木、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等。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些投入不是不可以,但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这些方面,就有脱离“核心”之感。
与“高大全”式的建设相对照的,是大学“人”的建设明显不足。
一些大学仍在延用落后的用人机制,依然在论资排辈、在“争权夺利”,导致一些精英人才不断流失,原创性的动力受到削弱。这都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情和实力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一个主导国家未来发展的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建设一流的大学,将世界的目光吸引过来,必须着眼培养出经国济世的卓越人才。很多世界级的一流大学之所以赫赫有名、光芒四射,是因为他们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在社会各个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工程师、学者、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可以这样讲,一个大学如果培养不出顶尖人才,根本就没有跻身“一流”大学的资格。
就当前而言,建设一流大学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转变忽视“人”的因素的观念,抛弃制造“高大全”大学的模式,摈弃大学建设上的功利思想。要特别注重文化内涵建设,要让大学教授们有原创性的激情,着力培育名师文化、卓越文化,大力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只有拥有这样的办学理念,我们的大学才能不断向“一流大学”迈进。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