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大学也应转变 英语博士呼吁改变哑巴学英语模式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7-09-19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未知

   新学期开学,大二学生小高刚刚结束了英语的补考。

    “这回要是再考不过去就惨了。”农村出生的他,英语基础差,学外语占去了他很多时间,耽误了其他课程的学习。上学期末,他已经吃了两张“黄牌”,这回如果英语再不及格,他就很可能面临降级或延长学制的尴尬境地。

    一位高校老师说,每年像小高这样的学生都不在少数,英语成了他们最头痛的课程之一。就是在外语专业,也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在考试中落马。

    “没想到上了大学还是这样的考试模式。说我不刻苦谁都不信,可就是摸不准英语的脉门。现在一提英语考试,我就冒虚汗。”小高说,“这学期英语学习下了很大的工夫,但是发现越来越找不到感觉。是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对这种现象,沈阳工业大学外语学院院长王洪刚认为,虽然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实有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老师没给学生解决难题的“钥匙”,一成不变的知识讲解和反复练习加上题海战术,只能搞得学生疲惫不堪。

    “能力的培养才是根本。大学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该更多体现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位40岁的英语语言学博士说,如果在教学时没把培养能力当成目的,还从讲考试技巧入手,那就脱离不了应试的圈子,学生的语言能力很难有根本性的提高。

    “外语学完了是要用的。老师不应只教怎么记单词和语法,怎么应付考试,应该举一反三并做到温故知新。否则,学生是见过的就会,没见过的就蒙;当时学的会,过后忘得快。”他直言,造成外语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一些教师没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哑巴外语”、“高分低能”等现象也因此难有大的改观。

    王洪刚算了一笔账:中国学生学外语时间最长、跨度最大。很多地方从小学就开始,一直学到大学。在大学里,比起其他专业课外语也是课时比重最大、跨度最大。前两年中,一般都要256个课时。“可花了这么多精力教、学外语,为什么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关键就是没有一个能力教育的评价体系。”

    曾分别在牛津大学和鲁顿大学访学的王洪刚说,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教育缺乏启发、互动式的能力培养方法,从小学到大学,师生间是讲与听的关系,是被动接受,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因为要与通过率、优秀率以及就业率等指标挂钩,老师工作量大、应试压力大,很难有时间去有意识地或系统地研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而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方法。

    “高中已经开始实行课改了,大学也应该从应试向能力教育转变。”  

 

标签:新闻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