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智敏 通讯员 詹永智 昨日上午,由民盟厦门市委和厦门图书馆主办的“鼓浪屿文化与发展论坛”在团结大厦正式开坛,多位厦门知名文化名人,以及来自民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了论坛。
鼓浪屿,是厦门的一张烫金名片,可是近年来,她身上的光彩却在慢慢地消退。岛上人口不断减少、学校医院纷纷外迁、“野导”“野照”大行其道……种种问题,许多老厦门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昨日,多位有识之士在论坛上大声疾呼,鼓浪屿历史上一直是教育、文化的重镇,也是医疗卫生的中心,但现在这些特色都在萎缩,要重现鼓浪屿的美丽,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就必须复兴鼓浪屿的文化、再现鼓浪屿的风情,吸引全世界文化名人,恢复鼓浪屿原有的“贵族气质”。
该论坛今后将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周日下午三点在厦门市图书馆新馆(体育路95号厦门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一次活动,活动有名人报告、图片展览、文化交流、沙龙座谈等等。其中3月24日将在该馆百人报告厅由著名地方文史专家洪卜仁先生作 “鼓浪屿历史文化脉络”讲座,同时召集第一次课题协调会议,欢迎热心鼓浪屿文化研究的市民参加。
观点一:恢复人脉 提振人气
厦门大学副教授、作家郑启五认为,在政府“只出不进”政策的影响下,鼓浪屿的人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实现了 “零增长”,此后人口数量不断萎缩。但鼓浪屿并不仅仅是个自然风景区,更是一个人文积淀的小岛,如果把鼓浪屿比作一朵盛开的水仙花,那么人就是养花的水。因此,鼓浪屿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了人脉,也就失去了人气,要复兴鼓浪屿,就必须恢复人脉,进而恢复人气。
郑启五建议,可成立鼓浪屿土著协会,岛上的所有决策和建设都应有协会参与,还可以进一步召开世界鼓浪屿人代表大会,逐步恢复岛上人脉。此外,还应该大力弘扬馅饼文化和领事馆文化。把鼓浪屿馅饼打造成 “金门三宝”那样响亮的品牌,把所有原来的外国领事馆重新包装,进行不同品种的经营,比如日本领事馆里面可以有榻榻米,德国领事馆里面可以卖葡萄酒等等,把这些历史遗迹和现代商业紧密结合起来。
观点二:成立“厦门艺术大学”
原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副馆长何丙仲说,过去,鼓浪屿是我国教育的重镇,拥有大量高水平的学校,同时还有很多高水平的医疗机构,这里是中国最上流的地方。但是现在,学校和医院不断外迁,越来越少,这种优势也快要消失了。他认为,岛上的学校,特别是工艺美院、音乐学校和演艺学校,是宝贵的资源,不但要留下,而且还可以考虑把三家合并成一所“厦门艺术大学”,把鼓浪屿打造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厦大中文系教授朱水涌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鼓浪屿不能搞成文化拼盘,不能什么都上,还是要有重点。鼓浪屿的文化来自于西方传来的海洋文化,以及渊源于中原的闽南文化,这两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绝无仅有的鼓浪屿文化的表征。应该恢复原有状态下的鼓浪屿贵族气质,逐渐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名人,接受全世界的文化成果,把鼓浪屿建设成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
观点三:鼓浪屿的建设要做“减法”
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朱奖怀认为,应加大对鼓浪屿文化的挖掘整理,至少要成立两个专门的研究机构,一个是鼓浪屿人文文化研究机构,研究鼓浪屿的名人、社会等社会科学;另一个是鼓浪屿建筑文化研究机构,专门研究鼓浪屿上独特的多国建筑特色文化。
朱奖怀说,鼓浪屿建设的投入应该继续加大,但这个投入不是加法的投入,而是减法的投入。就是说当年鼓浪屿的规划到今天都是很好的,不需要大的变化,只需要增加时代的成果就好了,我们可能要做的就是把违反当年规划和当年文化景观特征的新的建筑拆掉,恢复过去,修旧如旧,拆掉那些破坏鼓浪屿原有建设风貌的部分,恢复其本来面目,这就是减法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