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急灾区人民之所急,想灾区人民之所想,解灾区群众之所难,继续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援抗震救灾,帮助灾区人民度难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0日,各地各高校累计捐款约3.98亿元;捐赠药品等价值300多万元。
——派出医疗救援队、疫情防治专家组赶赴抗震救灾一线,全力抢救伤员,防控灾后疫情发生。四川大学在派出17支医疗队、124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灾一线的同时,为切实保障对复杂、重症骨伤患者的有效救治,华西医院成立了6个由急诊、外科、内科、麻醉科医生护士组成的多科联合救治医疗组,并组织全国骨科专家与华西医院专家共同组成复杂、重症骨伤患者的“二期手术救治组”。截至16日下午,共收治受灾危重病人979人。中南大学1万多名学生和医护人员请求上一线支援灾区,350名在校国防生联名向军区请战,强烈要求前往灾区。截至19日,学校共派出4支医疗队,55名医护人员深入灾区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中山大学接到广东省卫生厅要求派出感染控制专家的通知后,紧急选派3名专家飞赴四川灾区。截至19日,学校已派出3批抗震救灾医护人员51人。
——发挥专业优势,为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技术支持。四川省要求省内部分高校迅速组织建筑类结构力学专业专家做好准备,为灾后房屋安全性勘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已派出多个专家小组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10所开设有建筑类专业的高校已组建灾后房屋安全性勘查志愿者小分队,随时准备投入灾后房屋安全性评估工作。清华大学派出土木、水利、公共安全等方面多位专家奔赴灾区,为灾区开展房屋安全鉴定排查、应急期临时建筑结构设计、突发城市公共灾害管理咨询、山区道路桥梁设计与建设、水库灾害评估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济大学成立灾后安置与重建规划专家组奔赴灾区,为灾区安置规划和灾后重建规划提供技术支持。东南大学表示愿为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尤其是学校重建无偿提供规划和建筑设计服务,目前已派出4名土木工程专家,为灾区建筑物进行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立地震次生灾害地质专家应急队、抗震救灾地质专家咨询组,针对强震过后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水质污染等次生地质灾害开展抗震减灾相关工作,为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地震知识科普服务。西安交通大学组织建筑土木专家及时编发有关地震的科普指导手册,准备地震专题讲座录像,向广大师生宣传地震常识。
——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和灾区儿童收养计划,为灾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电子科技大学师生在学校统一组织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包括为都江堰灾民送去急缺的1000斤大米和30件饮用水;参加四川省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志愿服务;赴绵竹汉旺镇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及时传回大批灾区高分辨遥感图像,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提供直观素材;参加彭州救灾活动;参加双流国际机场救灾物资搬运和装车等服务。西南财经大学举办抗震救灾志愿者专题培训班,针对受灾群众和学生心理特征、可能出现的状况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志愿者的工作能力,学校累计参加志愿服务千余人次。南京农业大学积极组织在校四川籍大学生参与114抗震救灾话务员志愿者工作,缓解江苏电信压力。上海外国语大学志愿者积极参加上海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帮助进行上海市捐款数据录入核对工作。四川大学启动“地震灾区受灾收养孤儿学童亲情资助计划”,广大教职工纷纷向学校表达收养地震灾区孤儿学童的愿望,学校已正式发出《关于收养地震灾区孤儿相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收养人条件和收养程序,正式开始接受教职工报名。
——积极开展心理援助服务,为灾区人民提供心理救助。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依托专业优势,积极组织专家、心理专业人员,通过开通心理热线咨询电话,灾后心理辅导专题网站,提供QQ、邮件、视频等多种方式心理服务,举办灾害心理危机干预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专业培训,实施灾后师生心理辅导和干预计划等措施,积极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救助。南开大学印制1万册《护心手册》,通过天津红十字会送往灾区,为在灾后遇到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群提供心理援助。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专家组还呼吁媒体和救援单位,在派出救灾人员之前做好心理保健预防培训,各地心理援助和专业服务机构也应注意为从救灾一线暂时退下来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服务。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