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我的朋友王教授,不久前给教育部写了一份建议书,建议取消大学本科的毕业论文。
毕:这个想法很新鲜。不过要取消恐怕很难。因为从现行学位制度考虑,大学本科教育与学士学位制度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本科毕业论文,是学士学位授予的基本依据,如果取消,同时也就意味着取消学士学位制度,这会涉及一
系列问题。
梁:王教授快60岁了,原先不太熟悉电脑,最近有进步,学会了使用搜索引擎。一搜索,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抄袭的成分之大,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他自己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上大学,80年代初毕业,当时把毕业论文看得很神圣,所以很投入,写了9万字,指导老师的评价很高。不曾想如今轮到自己指导毕业论文,学生竟和自己玩起了猫鼠游戏,不少论文都是东拼西凑,似曾相识。
毕: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本来的意图是对学生几年专业教育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训练。现在,学生认为这种训练对就业没有什么帮助,白耽误时间,所以不愿意费力气去做。有了互联网,抄袭变得越来越省力。有人写论文,从网上找来几篇相关文章,拼凑成一篇。有人更偷懒,干脆整篇抄。这样使得抄袭成风成灾,在学生中成了一种流行病。
梁:还有一个朋友,是一家文科综合性学术期刊的主编,近几年也感到抄袭的困扰越来越严重。编辑部收到的学术论文,一不留心就有抄袭的成分。如果发表出来,期刊的声誉很难不受影响。他们只好想了懒办法:来自本科生的论文一概不用,来自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也要保持警惕,高度防范。就这样小心翼翼,也时常遇到原作者来电来信,揭发投诉。当真是防不胜防。究其原因,我觉得不能都怨网络。从欧美到香港,网络也很发达,那里的学生写毕业论文,哪敢这么抄来抄去?谁干了这种丑事,一旦被发现,就永远别想在学界呆下去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具有地域的特殊性。我们这里学风底线失守,学生们才普遍不以抄袭为耻,反而当成猎取学分和文凭的捷径。
毕:其实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还不是这位王教授。两年前,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大鸿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做了一次改革,向本校2002级油画班12名学生布置毕业论文时,就要求学生“真实,不能抄,写自己,写大学4年艺术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而不要死守学术论文的形式规范。这办法很好,真实的学习感受,在网上是抄不来的。12名学生交上来的文章,确实是自己求学的真实心得。遗憾的是,刘教授的改革碰了钉子。在他出差的情况下,院长以“论文格式存在问题,不具学术性,充其量算作个人小结”为由,把这12名学生的论文全部评为不及格。改革不成功,学生受到直接的伤害。后来刘大鸿虽然得到舆论的强烈支持,但12名学生还是不得不按照旧的套路,重写论文,才得以毕业。
梁:刘大鸿的改革虽然夭折了,但他提出的问题对当今中国高校却有普遍的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形式并非不需要,但保持诚实的学习态度更为迫切。刘教授为了突出后者,宁愿放弃前者,可谓颇具苦心。高等教育,固然是专业教育,但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诚实的个人小结,确实比虚假的论文写作更为有益。
毕:经过近几年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大学本科毕业生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越来越小,科研训练的功能已转移到研究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把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从大学本科阶段的规定动作,变为自选动作。那些真正对学术研究有兴趣、有冲动的,尝试学术论文的写作,自然应当得到学校的鼓励和教师的指导。但对那些既没有兴趣独立提出问题,也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就不必逼着他们硬着头皮写什么学术论文了。检验毕业生能力的方式本来就不只一种。毕业设计、毕业创作、毕业演出、毕业实践,都是检验的方式,不必强求整齐划一。
梁:中国的制度,有相当多的表面东西。就说学士学位,在实际生活中其实毫无意义,但在“表格”中确有意义,至少这个学位意味着本科毕业。但我们知道,现在硕士、博士真正有研究兴趣和能力的也很少,基本成了“面子”。我们现在年产博士5万余人,但如今的学术比早些年好了多少?恐怕很难说。所以要改革,不但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在形式值得怀疑,其他学术制度更值得怀疑。(梁子民 毕文昌)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