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公交专线车上的LED显示屏就是我们公司设计的!”上海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生陈大明自豪地说。奥运期间,由他创办的灵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奥运会的订单,他们设计的LED显示屏如今正出现在部分奥运公交专线车和运动场馆出口处。
能为奥运助力,陈大明很兴奋。他说:“创业并不容易,如果没有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支持,我们的创业梦想可能还遥不可及。”
扶持的不仅是企业,更是创新思维与责任
陈大明说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是全国首家从事推动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非营利性公募基金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上海市教委和市科委每年投入1亿元,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铺路架桥”,孵化创业种子。
陈大明就是在基金会创业基金的支持下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陈大明告诉记者,短短两年,由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经拥有了18名员工,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目前,他们的产品不仅被广泛应用在上海地铁1号线到6号线的电子显示屏上,而且已在华东地区占据了40%到50%的市场份额。
曾有人感到不解,“投入几亿元给大学生,不可避免会有许多失败的创业项目,即使是成功的项目,政府也不能获得直接的利益回报,这样的投入值得吗?”对此,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秘书长张德旺说:“无论扶持的项目成功与否,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支持和机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这是上海市政府决策者们的共识。”
据了解,除了奥运项目外,上海大学生创业企业也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项目合同,而包括张维勇、张雷等在内的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则正向“校园节水专家”、“低成本环保材料的技术领导者”等目标努力。
推动创业不仅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使基金的运作更有效,如何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张德旺说,因为推动大学生创业仅靠资金“扶上马”是不够的,还得要“送一程”。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业企业专业化的发展,基金会首先选择了与高校联手。两年中,基金会已经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以及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松江大学城建立起了9个分基金会,初步形成了面向全市的工作网络,其规模还在不断扩大。除了要提供1∶1的配套资金,并开放实验室与大学生创业者共享外,一些分基金会还提供了导师直接介入大学生创业中。
依托高校和科技园,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复旦大学分基金会成立了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形成专门研究机构,进行创业研究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学生可以休学1年从事创业,并为其保留学籍的制度,并对不想休学又从事创业的学生,出台了创业学分制。
令上海大学毕业生、申传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昌陆感触最深的是,“在资金短缺面临重大困境时,是上海大学牵线搭桥,通过学校科技园为我们吸引来了300万元的风险投资”。而他也没有令学校失望,通过技术创新,他成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其公司已经拥有专利7项,其产品“开关电源式充电装置”还获得了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立项。
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也让高校尝到了甜头,大学生创业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各高校开始将“创业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不断将其制度化、系统化:上海理工大学把创业学列人计学分的课程;华东理工大学成立了创业俱乐部吸引学生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将大课讲座、小班辅导、模拟操练以及创业比赛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出了“创新与创业”课程;上海外贸学院学生创业中心内,一批“虚拟公司”正红红火火地开办着。
好的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是一种激励
“一个企业的成长,其实来自无数人的帮助。”陈大明说。这话一点不假,基金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资金管理扶持与社会环境营造并举的方针,与科技、教育、人事、工商、税务等社会各方资源的广泛联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和制度性的保障。
在基金会的推动下,上海市人事局将“人才发展资金”向创新创业大学生开放,并专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资金,给予创新创业大学生办理人才引进、人才居住证的优惠政策;招商银行、杨浦区担保中心与基金会共同成立了大学生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贷款提供便捷、低门槛、低成本的担保服务;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还设立了专门服务窗口,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和团队实行免费服务,并对大学生实施24小时人事、人才服务响应制度,给予大学生创业者优质贴身、“保姆式”的服务。
在2007年上海大学生创业周上,王新奎、罗康瑞等社会知名人士接受基金会邀请,成为大学生创业导师,对大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从今年起,基金会还将启动“创业沙龙”,邀请不同行业的成功企业家、大学生创业者以及各大高校的学生代表围绕创业战略、创业团队、创业资本、创业战术等主题展开“零距离”探讨交流。
与此同时,基金会还委托专业投资机构对创业项目进行日常项目监管与评估,通过网络动态服务系统,实时跟踪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并已形成网络跟踪系统模式。
在合力的推动下,申城的“书生老板”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有20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完成工商注册;在创业者中,68%为硕士、博士;大学生创业企业已为1323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今年11月,基金会还将首次承办2008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的活动。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