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24日说,2008年奥运会给北京乃至整个中国留下了众多有形和无形遗产。其中,有形遗产是大量的体育场馆,奥运会后这些场馆将能继续发挥作用,被学生以及社会大众广泛使用。罗格盛赞高校奥运场馆提醒了我们什么呢?
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北京高校新建一部分场馆,赛后成为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满足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开展大型活动的需求”是北京奥运场馆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一。
北京奥运场馆中,有4个场馆建在了高校中,分别是北京大学体育馆、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和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赛后,这些场馆将主要用于高校体育教学、训练、比赛等。
2002年,北京60多所高校中仅有清华,北航等少数学校建有体育馆,大多数院校都只有一个土操场。2002年7月份,时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的陈章良提议将奥运场馆建在高校中。陈章良认为“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紧邻奥林匹克公园,如果能够将奥运场馆建在农大校园里,既可以满足奥运赛事的需要,又可以在赛后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体育锻炼场所。”
体育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目前学校体育设施不足较为普遍。将奥运场馆建在高校中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妙方”。正如罗格所说,这些场馆将在赛后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此次奥运会上金牌数排名第一,当我们为之欢呼时,是否清醒的认识到金牌第一并不等于体育强国。我国在田径游泳等基础性项目上十分薄弱,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美国等体育强国的特点就是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而推广群众体育的重点是要从学生抓起。材料显示,美国多次奥运选拔赛(包括本次)都是在美国俄勒冈大学体育场举办的。此次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美国体育代表团中仅来自美国密西根大学就有40多名,“水立方神话”菲尔普斯就曾是该校的学生,并一直在该校训练。该校学生几乎参加了各届奥运会,共取得55枚金牌。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拥有三亿人的学校体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推广和发展体育运动。而发展体育运动就需要足够的硬件。试问,如果学校中的体育设施落后,何谈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呢?
因此,北京奥运会在高校中建设奥运场馆为推广群众体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随着我国各类体育赛事的增多,如世乒赛、全运会、大运会等,需要新建体育场馆时,可以考虑更多地建在学校中,使这些场馆发挥更大、更持久的作用,为发展体育运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