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高考资讯 > 福建省

福建省新课程后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平稳渐进又追求实质变革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11-13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未知

    日前,我省公布了2009年《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高考改革的目标、科目与内容、命题原则以及高校招生录取模式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这是一个既讲究平稳渐进又追求实质变革、既侧重高考命题改革又大力推行录取制度改革的高考方案。

  良性互动发挥高考导向作用

  高考改革的动力直接源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在课程价值观、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大制度创新。从高考与基础教育的辩证关系看,高中课程的系统性变革要求高考形式、内容、命题、录取标准等方面作出相应改革,力求实现高考与新课程之间的良性互动。

  由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建立综合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这就要求高校招生改变以高考成绩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局面,而适当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学业水平考试等方面的表现。由此可见,若实现高考与高中课程改革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单一考试走向多元评价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其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在高校招生考试中得以体现是关键问题。

  为此,《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制度包括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两个部分,《方案》对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从设置本意来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的考试属性截然不同,前者是水平性考试,后者是选拔性考试,而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尚未建立像高考制度那样严密的考核程序和评定标准,其可信度和效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两者如何与高招录取挂钩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福建省高考方案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校招生选拔的参考依据,将两者与高招录取进行“软挂钩”。从发展趋势而言,随着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综合素质评价应逐渐变成高招录取的硬性标准之一。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课程的可选择性。中学各门课程都包含了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而且选修部分又开设了众多系列的选修模块,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从高考与新课程的互动关系考虑,选修课程内容要求高考设置相应的选考内容,否则,选修课程在中学课程中将不受重视。但是,如此众多的选修系列确实给高考内容、范围的划定出了很大难题。福建省从保证高考信度与效度的角度出发,把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中的部分系列统一划定为考试的内容。对此的相应措施是健全中学教育评价制度,鼓励中学尽可能开设那些没有被列入高考范围的选修课程。

  科学命题侧重高考实质性改革

  命题是考试的根本所在。从高校招生而言,高质量的命题可以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与区分度,将真正有识之士选拔出来,提高选拔人才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高质量的命题可以从命题导向、考试方式、试题内容、题型组配以及试题等值等方面引导考生活学活用,有效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因此,命题改革是高考的实质性变革,理应成为高考改革的重中之重。

  对此,福建省把此次高考改革的重点放在命题改革上,切实发挥高考命题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作用。《方案》提出了4条命题原则,即注重科学性、突出能力要求、体现公平性和重视可操作性,并要求建立命题研究机构,加强命题研究。

  注重命题科学性主要指提高命题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方案》明确要求“命题力求试题设计与课程评价目标相一致,切实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试卷应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并提出“合理控制试题难度”,“避免偏题、怪题”,“命题要努力实现试题结构和题量的科学、合理、适度”。

  突出能力要求是指命题指导思想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方案》要求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科思想方法的应用,考试内容力求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往高考注重识记、理解以及简单应用等初级认知目标、陈述性知识占高考内容的比重过大,对策略性知识与高级认知目标的考核偏少。针对这种情形,《方案》把命题重心由知识考核转向能力与素质考核,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分析、综合、评价等策略性知识的考核,力求考试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些措施有助于克服中学消极应试现状,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高考科目组合看,“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是福建省多年来一直推行的高考方案,尽管在调研中,多数中学教师、学生和校长对文科与理科的小三科要求实行同场分科考试,而且学界研究认为分科考试比现行的综合考试更有助于提高高考的效度,但考虑到新课程强调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理念,而且综合考试毕竟是高考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新方案仍决定采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科目组合模式,考试科目、分值权重、时间配置均没有改变。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获得社会大众的心理认可,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而且在中学教学与高招录取实践操作上能较好地实现平稳过渡,有利于新课程的平稳推进,减少不必要的社会震荡,并降低制度改革的社会成本。

  多元选才推进招考制度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教育的分层与分类越来越明显,不同层次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发展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潘懋元教授从学科结构类型的角度把我国大学的办学层次大体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和职业技术型3个层次。3种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各不相同,研究型高校主要是培养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术研究型人才,教学科研型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职业技术型高校主要培养掌握应用性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本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分层分类客观要求高考改变以往用同一考试标准来为不同层次与类型高校选拔人才的做法,3种层次高校分类招生考试的改革势在必行。

  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福建省高考改革把学术界有关高校分类招生理论转换成为政策实践,大胆探索多元化评价选拔体系,积极推进高校选拔录取模式的改革。在“逐步加大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的考查”的基础上,确定“积极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专业发展潜质的人才”为高校招生宗旨,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首先,经批准的省属“211”本科高校可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试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评价的选拔办法。其次,一般本科院校招生则以高考成绩为主要标准,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新生的必要参考。再其次,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在实施各学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不需要高考成绩,而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3级分层的高校招生制度突破了以往高招把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有利于各类高校选拔适合各自办学定位与专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也有利于中学打破以往将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唯一指标的被动应试局面。

  民主决策提高方案的合法性

  高考方案实质上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行分配与调节的规则体系,而合法性是指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高考方案若要获得合法性并被贯彻执行,就必须符合社会普遍的规范而被社会公众认为是公平、正义、有效的,从而获得社会公众的心理认可与自愿服从。一项政策能否获得社会广泛认同取决于是否表达和满足了政策主体的利益需求。社会由不同的阶层、群体和个人组成,他们对社会资源分配有各自不同的诉求和主张,往往可能存在着激烈的利益冲突,为了实现社会发展与稳定,必须确定一个让各个阶层和群体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规则。

  从本质看,高考方案是不同社会阶层与群体利益博弈与协调的结果,作为高考政策主体的政府、高校、中学、招办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学方面重视高考对教育的导向功能,对高考改革的关注程度最高,要求高考改革能够减轻中学的课业负担、有利于组织教学以及提高各自的升学率;作为高考“用户”的高校对高考改革的关注程度最低,只是希望高考能为高校选拔适合专业特点的新生,但又尽量不给高校增添成本与麻烦;政府偏好高考的社会稳定功能,要求高考改革尽量减少社会震荡,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首要选择;学生及家长对高考公平、公正的要求很高,而且希望高考改革能为自己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高招方面则要求高考改革有利于高招录取简便易行,减少招生的人力、财力与安全成本。高考方案的形成往往是这5个方面利益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但中学方面与政府方面的力量实际上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高考改革方案的研制从一开始就重视高考政策参与的广泛性与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其显著特点是参与人员广泛、调查研究深入。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课题组成立后,在各设区地(市)召开了15场专题调研座谈会,设计了《福建省2009年高考改革草案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0032份。高考改革方案从研制到正式公布经历了广泛调研、集中研讨和论证报批3个阶段,课题组以命题改革、高中生综合评价改革以及高校录取方式改革3个问题为重点开展调研与论证,同时也对外语降分、分科考试、基本素养测试等问题进行研究。经过这些大量的工作后,福建省高考改革方案得到了公众的认可。

标签:资讯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