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崇高事业,其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更要突出以人为本,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部党组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正是对教育战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度概括,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实际,就落实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谈四点体会。
一、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需求。教育公平关系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平等权利的实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入学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人民群众对于招生考试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期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建设好、维护好高校入学机会公平,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校入学机会公平的制度环境,要着力于建设良好的考试秩序,确保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坚决有效地防范和打击违纪舞弊;要着力于建设良好的招生秩序,确保公正选拔的招生环境,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保证招生录取程序、规则和结果公正;要着力于为各类特殊人群提供公平性、保障性政策措施,使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享有更加充分的入学机会公平;还要着力于不断破解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入学公平难点热点问题,当前要在降低考生填报志愿风险,提高志愿满足率方面取得根本性进展。
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全面发展和进步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各级各类教育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承担着推进素质教育各自特定的不可替代的责任。高校招生考试连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不言而喻,高考在我国现实社会中不仅具有为高校选拔各类人才的作用,而且负有引导素质教育实施、引导基础教育发展的责任,客观上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因此,高考改革的方向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步,着眼于民族创新和强盛这一更高目标,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努力建设更加有利于引导好素质教育,更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选拔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多样化的招生录取制度,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特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解决好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的需求。教育居民生之首,就业是民生之本。上好学、就好业,无疑是人民群众对子女发展最为关切的焦点,渴望接受优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期盼子女实现良好的就业。因此,就业状况如何应该成为衡量我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标准和尺度。我们要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就业工作,来认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眼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一方面,加大力度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完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服务的需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明确要求,要求我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的、良好的服务之中。特别是高校招生与就业是教育与社会的接口,也最为集中和突出地展现着教育形象,广大人民群众倍加关注,因此我们要更加强化服务宗旨意识,注重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寓服务于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当前,特别要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性招生就业政策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快捷、高效的招生就业信息服务;为残疾、弱势、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特别通道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的实质性进展。
科学发展观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我们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检验成效,不断推动高校招生就业工作实现科学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