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居住证与户籍之间有了衔接机制,入“沪”大门松动了。本周,上海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启动的户籍新政,哪些人会因此受益?相关话题引发各界关注。
“沪漂”的“沪籍”有盼头
“听说有新政策,我赶紧就登陆‘中国上海’网去查了,几天来一直关注最新的消息。”沪上某外企员工黄南很兴奋,从山东来沪3年多,他一直在为户口头疼——大到享受社会福利不同,小到办理护照十分折腾。为此,他甚至计划回学校深造,只为能以应届生的身份找工作,更方便地解决户口问题。“不过现在好啦,居住证也可以‘转正’,户口有盼头了。”
23日,上海市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试行期为3年。《办法》规定,在上海创业、就业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境内人员,同时满足以下5项条件的可申办上海市常住户口: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持证期间依法在本市缴纳所得税;在本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家及本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
此外,激励措施还规定,在上海作出重大贡献并获得相应奖励者、在远郊地区的教育或卫生等岗位工作满5年者,以及在纳税或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达到一定标准的投资创业人才可不受《办法》中部分条件的限制。
大上海 小“口子”
措施公布后,多少人将有资格申办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表示,从《办法》的规定来看,有望首批获益的是40多万人才类居住证的持证者。目前,上海常住人口中约600万人没有户籍,近450万人领取了上海居住证,但大部分持有的是就业类及投靠类居住证。彭希哲表示:“尽管现在口子不大,但最重要意义是打开了户籍改革一条新的通道,对于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具有示范性意义。”
“《办法》的条件准入体现了不唯学历、不唯身份,突出人才,强调能力业绩,‘凭贡献’落户的特征。”参与“上海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调研课题”的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室主任张子良分析,这项新政除了能缓解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外,更体现了上海正以开放的心态欢迎人才。
记者注意到,《办法》出台正值2009年春季求职高峰前夕,新政策也触动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神经。某民营企业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芮先生在第一时间就把《办法》全文细读了一番,提到即将举办的招聘会,他很有信心:“户口难题有了破解希望,民企会吸引更多外地学子来工作。”
目前,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正在研究学习相关政策的精神,并酝酿为外地学生提供最新的咨询和辅导。
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试水”
上海户籍制度“破冰”何时能惠及农民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日前表示,上海将逐步吸纳外来人员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这其中包括农民工群体。专家分析,这将打破目前限制农民工“入围”户籍申请的一大“壁垒”。
“上海的户籍改革释放出积极信号,有深远影响。”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向记者表示,他更看重上海在推动全国突破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方面所起到的带动作用。“由于户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转移没有带来人口的流动,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消费结构没有改善,城市的收入被带回农村去花。”肖金成认为,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城市应吸纳更多农村人口,减轻农村压力,提高农民收入,而进城农民工将促进城市商贸业和服务业,同时扩大对工业品的需求,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继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开始为破除城乡二元户籍结构“试水”。
2008年中国各地密集出台改革举措,因此有人将这一年称为“中国户籍改革推进年”。公安部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国已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在浙江嘉兴市等二三线小城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更是触及了社保等核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