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大学毕业生就业新观察 莘莘学子如何直面现实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9-03-25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贺锴

    2007年13.21万人,2008年15万人,2009年17万人,这是近三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如果我不在招聘会上,那么我就一定在去招聘会的路上”。这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忙碌状态。经历多年苦心求学的莘莘学子,该如何面对残酷的就业现实呢?

    困难面前的两种择业观念

    各方面情况,都无情地折射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省内年后举行的多场大型招聘会上,求职人数与就业岗位无一例外都是几万和几千的反差,供给远远小于需求。更主要的是,与往年相比,招人的好单位也明显少了许多。比如近期中北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校园招聘会上,往年壮观的招聘场面不见了,招人单位从300家下降到100家以下。许多单位私下透露,其实并非为“招贤”而来,只是不得不照顾各方面的交情和面子。

    从省人才市场的统计看,近期金融、汽车、石油化工、交通、教师等行业需求略旺,而文科毕业生和往年一直看好的IT行业需求直线低落。

    面对困难,大学生择业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有的崇尚机会主义,捡进篮子就是菜,先找个岗位练练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的坚持长远打算,没有好岗位绝不就业,如果挤不进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白领岗位,就选择考研、出国或参加各种职业规划培训;有的苦心孤诣要把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坚信 “是金子一定会闪光”,暂时避开就业压力,提升竞争力后参加下一轮职业竞争……

    事实上,早在2007年,我省研究生就业率已经下落到了72.9%,就业压力同样紧逼更高学历。自主创业,也许才是更多大学生的现实选择。

  不得不面对的跳槽转职

    从个人资历、薪酬积累提升的角度看,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可能会有许多好处,进不了领导层也能摆一下老资格。从一而终也是传统就业观念的主要特点。但现今社会,一辈子从事一项工作的几率已大大降低。一方面,像新兴的广告传媒、中介服务等行业竞争激烈,人才的淘汰速度十分快,企业优中选优,让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面对刚就业就失业的尴尬。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暂时选择了自己并不中意的行业,或者入行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于是一有机会就赶紧跳槽转职。

    每到年底便是跳槽的高峰,许多企业年后往往惊诧自己的 “痛苦”:单位还在,人没了,企业的整体计划全被打乱。

    许多用人单位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缺少信用度和责任感,有时甚至不惜付出不菲的违约金。其实,频频跳槽有多方面的原因,它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利益不断博弈的结果,客观上也使双方在不断磨合中,促进整个社会求职、用人观念走向成熟。省城星烨餐饮企业负责人朱强告诉记者,员工流动现在成了企业最不确定的风险,为了留住有用之才,企业不得不尽可能提供好的待遇。

    总之,不论是主动或者无奈的选择,大学生跳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正常”现象。

  跨区域就业的风气渐浓

    贺锋是朔州人,去年淮南大学毕业后,他没有如家人所愿,回到本地工作,而是选择到江苏昆山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理由有两个:一是昆山电子产业发达,自己的应用电子专业有用武之地;二是当地劳动保险政策配套完善,可以减少很多后顾之忧。

    像贺锋一样,异地求职、跨区域就业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随之加快,大学生就业不再盯着出生地、学校所在地或者自己熟悉的几个城市,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空间。哪里适合自己发展,哪个城市更让人心仪就去哪里。这有利于放开人才手脚,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就业窘境下,如果在家门口就业有问题,大学生往往选择 “远走他乡”。虽然国家大力支持毕业生到西部建功立业,但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或追求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仍为主流。

    当然,近年来我省推出的各种招才引才优惠政策,也吸引着大学生的目光。今年2月份在山西人才市场注册信息的10.2万大学生中,10%的求职者来自省外。他们认为,我省提供的各项人才政策,充分体现了对大学生的关爱,如果有适合的岗位,他们愿意到山西来。

    就业服务的优化与完善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许多积极的应对措施开始制定出台,促进了就业政策的更加宽松,就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方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牵线搭桥“安全度汛”。比如我省近两个月,省人事厅推出了就业服务“六免费”活动,省教育厅推出了“天天招聘”活动和“毕业生信息采集工程”等,都为众多大学生开通了求职的绿色通道,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就业培训由学校独自承担过渡到由学校、社会共同完成,许多就业培训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或开展各种考试培训、形象包装,或进行长远职业生涯规划,推动了新兴社会行业的快速兴起。

    总之,就业意愿多元化、就业模式多元化和社会就业服务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今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值得大学生及全社会关注与思考。 (记者 贺锴)

标签:资讯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