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今年重庆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放弃高考的考生多为农村考生。看了这条新闻,令人心里很沉重。
在中国,一直存在着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所谓“尝尽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也一直把孩子考上大学作为学业有成、教子有方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农家子弟考上大学,是改变个人乃至家庭命运、跳出弱势群体的最佳途径。可谁能想到,经历12年苦读,距离大学梦只有一步之遥的学子们,却放弃了高考
其实说怪也不怪。任何健全人的决策都是基于理性的考虑,弃考的高三学生也十分理性。一是他们在同学中的学习成绩不很突出,很难顺利考入大学,更难考入重点大学,如果考入一般的大学,毕业证的含金量也不高,在就业竞争中也没有优势。二是4年大学生活,除了混张文凭,很难学到安身立命、竞争创业的真本事,与其如此,还不如提前进入社会闯荡。三是4年大学近5万元费用,对大多数贫困家庭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从家长到学生,担心有投入没产出。近年来,举债读大学,毕业便失业的例证实在不少。四是近年来大学一再扩招,大学生不再成为大中城市的稀缺人才,由于城乡的极大差别,大学生们又都不想下乡。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一降再降,去年不足40%,今年会更低,这也降低了人们读大学的就业预期。
上述可见,重庆上万名高三学生弃考并非什么“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而是社会现实的打压的逼迫。事实上,重庆发生的弃考现象,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总人数肯定不下百万。现在应当警醒和反思的不是高三学生的“读书无用论”,而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如果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是粗放经营,乱发文凭、教学无术、学用脱节的制度,便会有越来越多的高三学生弃考;如果不完善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制度,也会使大学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