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的采访中,一位高三老师从以往的经验中总结了以下三个估分的方法,仅供参考。
1.区间法:
对照标准答案,先给自己认为做得正确无疑的试题打上分数,得到一个最保守的考分。
在总分中扣去肯定错误试题的分数,再得出一个的分数,那么你的实际得分一定在这个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这个方法一般适用于高水平的考生,特别对于一些能上全国一流重点大学的考生较为有用。
2.逐步调整法:
将估计的最高分与最低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自己的高考成绩,然后再将此成绩与班上其他同学的成绩相比较,如果这个成绩的排名和平时考试与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相似,那么这个成绩就可以作为最后估算成绩。
如果这个成绩和平时考试与模拟考试成绩的排名相差较远,则需重新确定最高分与最低分。
上述得出的成绩,若比平时成绩好,那么这个成绩就作为最高分(最低分不变),若比平时成绩低,那么这个成绩就作为最低分(最高分不变)。然后再取得最高分与最低分的算术平均值,这样如果得到的成绩与平时成绩相近,那么这个成绩就可以作为最后估算成绩。
如果不然,则可重复上述方法再做一次(也可两次)。此方法适用于平时考试成绩比较稳定的中等考生,也适用于由于紧张等因素,对自己所答的题“吃不准”的地方较多,所估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较大者。
3.三步估分法:
第一步:全面复述试卷。考生拿到标准答案后,不要急于看标准答案估计自己做对了多少,应及时将试卷重新做一遍,尽可能地回忆考试时的解题过程。在复述中,“吃不准”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第二步:对照标准答案给自己复述的试卷打分,这里要注意高考按步骤给分、按点积分的评分方法。
第三步:将前两步所估出的分数与班上同学作一个比较,再进行微调。此法适用于所有考生,尤其是复述较全面的学生,一般用此法估出来的分数比较精确。
估分偏高
跟期望过高有关
据统计,每年都存在一些考生估分不准的情况,其中又以估分偏高者居多。一些高三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误区一:考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或出于自身的美好愿望而估高分数,或舍不得扣分,将一些可得可不得的分数全盘接纳。
误区二:家庭对考生期望值过高,使得一些考生出于压力,下意识地抬高了自己的估算成绩。
误区三:考生对标准答案研读不够,一些考生只注意看答案结果,而忽视了对答案规范化及步骤的要求,从而造成估分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