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最大的实际和最重要的实践,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组织动员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通过各种形式为地方和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积极助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丰硕的实践成果将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一、发挥学校优势,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技术服务
湖南大学把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技术服务作为学校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工科实力强的优势,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大型国有企业和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帮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一是周密部署,精心挑选“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学校先后选派了两批共43名中青年专家入驻广东企业,教授和副高以上职称比例分别达到50%和87.5%。在佛山市南海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特派员肖汉宁教授的建议使单窑产量增加45%,单位重量产品的烧成能耗降低了36%,企业特别以他为首席科学家成立了“肖汉宁工作室”。二是联系实际,把企业难题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化学化工学院徐伟箭教授深入东莞市民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了水性紫外光固化油墨材料上的技术难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性紫外光固化树脂技术。三是广搭平台,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学校积极参与当地高新科技成果洽谈会,向企业推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今年已组织推介项目120余项,其中30多项签约。在 “2009长株潭装备工业配套合作洽谈会”上,由校长钟志华院士带领的团队自主研发的类菱形客车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推动产学研结合,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湖南大学积极整合校内资源,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纽带,通过与地方政府签定战略协议、建立合作关系,使双方优势互补,共建共享,谋求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的全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一是成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办公室,加快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对接。这是学校继在长沙国家级高新区建立产学研基地、成立“湖南大学研究院”之后,采取的又一个具有针对性的举措。目前,学校已与湖南株洲、常德、益阳、湘潭等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十一五”期间,学校将重点面向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努力推进先进制造业、新农村建设、交通与能源、环境保护等七大工程,积极落实汽车产业与技术等15个重大专项,着力打造与政府、企业等机构合作的20个社会服务平台,推动更多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走向产业化。二是组建“两型社会研究院”,校党委书记刘克利教授担任院长,主动服务长株潭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两型社会建设论坛”,出版了《“两型”社会干部读本》,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标准及范围,在“两型社会”理念宣传教育、“两型社会”建设模式和重大项目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三是发挥经济学科人才优势,为地方政府经济决策献计出力。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组织专家组分赴永州市蓝山县、岳阳市君山区,为当地政府的物流中心建设、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三、弘扬先进文化,积极为地方文化繁荣发展服务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湖南大学把创造、传播、交流先进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为地方文化繁荣建设服务。一是以岳麓书院为平台,与湖南卫视等媒体合作推进“千年论坛”。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湖南大学对“千年论坛”进行了大胆改革,讲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史、哲,进一步延伸到经济、科技和社会服务领域等多方面。著名专家成思危、王茂林、周汉民等先后设坛讲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二是精心组织师生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进农村、进社区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提升基层文化建设品位。三是整合学校软件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和影视艺术学院等院系专业人才优势,成立湖南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与“电视湘军”就卡通动画制作、影视动画特效等开展合作,为湖南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发展作贡献。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