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教育新闻 > 综合新闻

呼伦贝尔学院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7-24文章来源:教育部网站作者:未知

 呼伦贝尔学院自2003年专升本以来,学校秉承“二次创业”形成的精神,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用改革的精神、开放的理念、创新的举措,精心谱写呼伦贝尔学院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晰办学理念,明确办学定位,确保办学的正确方向

  办学理念是否明晰、科学,直接制约着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的十六字办学方针,确立“人本和谐,自强至善”的理念,坚持“严、细、实、恒”的工作要求,倡导“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敢闯敢干的实干精神,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为:立足现有学科专业基础,面向呼伦贝尔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办好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亟需的文、理、工、农、经、管等学科专业,把呼院建成一所区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民族特色、地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综合性本科院校。确定了“一实二高三强”(即专业基础扎实、外语、计算机水平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等。目前,落实各项规划的具体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推进。主要包括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六大突破”,实施“八大工程”。

  “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05—2008年为本科达标迎评促建阶段。本阶段基本完成学科建设、培养模式、办学层次、管理体制的结构性调整,通过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把呼院建设成合格本科院校。

  第二步:2009—2010年为巩固提高突出特色阶段。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办学水平,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学校管理,力争呼院在全区同类院校中确立先进地位。

  第三步:2011—2013年为提升办学层次,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阶段。在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举办研究生教育,逐步把学校建设成学科相对齐全、办学特色突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性综合型大学。

  “六大突破”是学科建设上求突破,质量建设上求突破,师资建设上求突破,科研工作上求突破,学生管理上求突破,文化建设上求突破。对应“六大突破”,实施“八大工程”,即学科建设工程、质量立校工程、人才兴校工程、科研强校工程、全员育人工程、文化建设(含校园建设)工程、合作办学工程、管理创新工程。

  二、实施人才兴校工程,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学院把人才兴校作为学院一号工程,坚持事业、政策、感情、待遇“四留人”,相继出台一系列奖励、激励政策。提高教授待遇,实行年薪制,建设教授、博士楼,奖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重视培养骨干教师,制定了《呼伦贝尔学院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形成了教学名师、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中青年教师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梯队。近几年二十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加拿大、日本、荷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进修或攻读学位。学院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宽松、和谐、进取的工作环境,出台了《关于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定期培训、督导听课、基本功过关、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数次组织中层干部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管理能力。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正在迅速形成。

  三、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

  (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专业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为建设合格本科院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出台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按照“一实二高三强”的人才培养标准,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培养优秀本科生方案”、“教学质量监控工程”、“技能训练方案” 等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强化学生技能训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建立实习实训基地100余个,基础实验室全部通过了自治区合格实验室评估。学院下大力气抓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各项工作有了很大进展,其中四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一个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七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一批学院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正在建设之中。

  (二)在人事干部制度改革中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和干部“岗位轮换制”。2008年中层干部岗位轮换是呼伦贝尔学院干部任用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深刻改革,它冲破了多年来干部使用上僵化固定的局面,有利于干部的全面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有利于对干部的监督和廉政建设。通过此次干部岗位轮换,干部增强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角色换位思考意识,锻炼了工作能力,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分配制度不断改革,始终坚持向一线教师倾斜。把社会力量引入到后勤服务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

  (三)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大幅度提高。学院把科研作为强校之本,召开全院科研工作及表彰大会,科研经费逐年攀升,完善科研各项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学院设有“三少” 民族研究所、民族音乐研究培训中心等17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近日呼伦贝尔市政府将呼伦贝尔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设在学院成为独立机构。近几年由学院主持和承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近百项,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逐年提高,一些科研成果获国家、自治区、市级的奖励。在2008年召开的全区首届高校科研工作会上,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荣获“高等学校所属院系科技创新先导型院(系)”荣誉称号。

  (四)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借助地缘优势与俄罗斯和蒙古国等高校合作办学已初见成效。作为国家对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七所院校之一,培养本科生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在学赴俄留学生总数已增加到300余人。2007年学院招收长短期留学生37名。升本以来学院接待国外来访学者、客人近千人次。2007年被评为“全国出国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四、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保障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思想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围绕新时期重大政治理论问题,推动理论学习不断深入。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决策”,把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与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师德建设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以及团组织对大学生教育、服务和管理,注重发挥学生会、社团组织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的作用。重视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民主监督制度。成立老干部处认真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发挥好老同志的优势作用。通过各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凝聚人心,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学院多次被上级党委授予全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

  五、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大学生创造良好发展空间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以“德行天下”的理念,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开展育人活动。

  (一)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即树立一个观念,确立一个模式,抓住一个切入点,建立一种机制,加强一支队伍。树立一个观念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确立一个模式就是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新模式;抓住一个切入点就是教育和培养学生“三自”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一种机制就是校系两级管理机制;加强一支队伍就是要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二)突出人文精神,加强内涵建设,形成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文化决定大学的品位,是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学院从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学生文化活动三个方面构建校园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学院不断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硬化、绿化、亮化,全面装修或维修各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干净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在观念文化方面,着力构筑 “思想解放,开拓创新;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团结拼搏,励精图治;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呼伦贝尔学院精神;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和思想文化教育,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在学生文化活动方面,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区特色、呼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校园文化载体,突出育人意识。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读书节、科技节、外语节、社团节、心理健康教育节、普通话大赛、书法大赛、摄影艺术展、青年论坛、话剧表演等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通过学术报告、专业技能比赛、创业设计大赛、院系风采展演等,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院把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民族民间广场舞作为全院师生普及项目,使之成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校园文化活动走出校门、国门。学院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农牧区、企业、敬老院与特教中心,奉献爱心与知识、才艺。2006年学院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互派57名师生演出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产生良好的国际影响。

  (三)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学院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基地,成立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领导小组”,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考核体系,大学生深入社区、农牧区等地开展文艺演出、法律宣讲、环境保护等社会实践活动。几年来,学院有近万名青年志愿者以不同的活动、帮扶形式深入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已连续7年获得“全区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四)关心和资助贫困学生。制定《呼伦贝尔学院困难学生“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特困生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逐步建立起“减、免、缓、奖、助、勤、帮”的具有学院特色的“国家—学校—院系—贫困生”四位一体的助学模式。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院开展教师与特困生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的活动,在“学习、生活、思想”三个方面对学生予以帮助。“爱心助学超市”将教职工捐助衣物,向贫困学生发放。学院将洗涤中心改建为勤工助学基地,把所得资金以特困生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2004年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呼伦贝尔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每年举办“心理健康日”活动,创办心理健康简报,开设讲座和选修课,通过心理咨询、电话、书信、网络咨询,网上论坛和学生心理信息员制度等措施,构建起以教育为主、咨询为辅、预防在先、干预在后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六)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学院党委制定了大学生发展党员规划。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实现把支部建在专业、建在年级、建在班、建在学联社团、建在学生公寓的“五建”目标。

标签:教育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