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分,本是许多高考考生羡慕的对象。然而,今年湖北省600分以上高分考生,有16人主动放弃录取,5人已明确表示要复读。有人就是非北大、清华不读。十年寒窗苦读,拼力搏杀获得高分,却难达心中所系名校。是屈就读一所其他学校?还是擦干眼泪,重头再来一次高考冲击?
复读,还是上大学?这是个问题。如此折磨、煎熬,让人情何以堪?可是,是否真的只有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才是求学成才的圣殿?高分复读一年,是否真能搏个无怨无悔?
拒读非理想高校而落榜
“老师,我考了613分,有些想复读。”日前,十堰市一中理科考生小王的咨询电话,让接听“关爱落榜生”热线的华师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周文涛颇感意外。
小王说:“老师,我今年第一志愿报考中央财经大学掉档了,被第二志愿西南政法大学新闻系录取了,但我对学校和专业都不是很满意,您觉得在复读和上大学两者之间,分别有何利弊?”
她表示,自己想学一个偏工科的专业,今年的第一志愿掉档是一个意外,相信凭自己实力,再奋斗一年,一定可考上更理想的大学。不过,她又怀疑自己怀有的是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
高考理科成绩613分,因未录到自己向往的名校,新洲区一考生陈同学也选择复读。他还比较向往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但因不能调剂到这个满意的专业,他便放弃调剂录取了。
与小陈一样,汉川考生小杨考了600多分,却放弃了填报志愿和省招办的调剂录取,因为他“非清华北大不上。”
“小杨有深深的‘清华北大情结’,现在还因没考上这两所名校而懊恼,精神压力较大。”武汉睿升学校招办主任聂红芳介绍,目前小杨已联系到该校复读,希望通过拼搏一年,考进这两所学校。
复读,是明智选择还是盲目跟风,每个同学和家长真该好好思量。
山东菏泽一647分文科生也选择了复读,647分在山东尽管不能被清华北大录取,但是进入山大还是有很大的把握。而重庆今年也有上千名上了一本线的考生掉档,更有10名高分考生非清华北大不读,弃录选择复读。
这种高分落榜现象,在各省市每年都会出现。因为无法考到自己理想的学校,理想的专业,这些考生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了复读,走上了一条充满了煎熬与痛苦的道路。而路的前方通往何处,还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这些“执迷不悟”的考生,有人赞、有人讽,有人劝。不少网友发帖表示:“永远追求完美,人生必定失败。”“清华、北大好吗?一个诺贝尔奖都没有,复读有意思吗?”
为何选择高分复读这条艰辛的未知路?
随着高校招生政策的不断完善,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高分保护政策,可是为什么依然还有如此多的高分考生选择了复读?
“复读是圆梦的最好方法,我可不愿意做个平常人。”一位高分复读生在网上发帖这样说道。 记者从一些复读学校了解到,高分考生选择复读,多是因为“苛求完美”。
武汉睿升学校招办主任聂红芳表示,这些学生主要分为三类情况:非清华、北大两所学校不上;非重点高校的理想专业不读;觉得自己还有提升空间,希望通过一年的复读能考个更好的学校。
“这是中学择校热的延伸。”一位高校主管招生的负责人表示,国内名校很多,培养人才各有侧重,高分考生非清华北大不读,只能证明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受到了择校的影响,具有严重的“名校情结”。
同时,现在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企业招聘存在“名校情结”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的单位指明只招聘重点大学毕业生,有的名企公开表示只招聘名牌大学毕业生等等。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无论是在就业单位的性质、层次,还是今后的发展、深造方面都优于一般大学。这就逼着有实力的学生非名校不上,从而导致了这部分考生非名牌大学不报、非热门专业不读,结果却纷纷落榜。
“现在就业压力大,上个一般大学今后找不到一份好工作。”有家长称,普通大学读了也白读,倒不如让孩子现在辛苦一年,今后轻松一点。
“名校里不但有名师,而且出国的机会也多,有实力为什么不考北大清华呢?”这话代表了不少高分复读生的心理。学生尚未毕业,就有企业慕名前来签约招人。这岂是别的为学生毕业找工作发愁的高校所能比拟的?国外高校招博士生也会对北大清华学生高看一眼,学生留学的机会自然比别的高校多。有此种种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北大清华等名校对复读生有超强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此外,部分中学也把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人数视为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手段,所以鼓动优秀生们冒险冲击名校,结果“制造”出不少高分复读生。
有专家认为,按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填报志愿和录取机制,600分以上的考生如果第一志愿落空,就只能去就读一所录取分数比600分低很多的高校,结果被迫选择复读。
复不复读,高分考生尤需谨慎
“高分复读,风险太大了”,有关教育专家指出,上线或者高分复读未必就好,从10分提高10分到20分容易,而从95分提高0.5分到95.5分却非常难。另外,高分考生由于受外界影响大,很容易考试发挥失常。”
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资深班主任周文涛认为,复读的机会与风险并存。复读一年后,高考竞争程度可能仍较激烈,而且复读生的心理压力大、期望值高,若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难保证不会出现失误。
河北考生小黄,2006年第一次高考606分,冲击华南理工大学未果,毅然复读,未料第二年只考了575分,虽然过了重点线,但依然掉榜,无奈之下来到了武汉的一所独立学院。目前,他正在全力准备港校研究生考试。
近期一直关注高分复读的华中师范大学江少川教授认为,“对于那些有实力的的确很优秀的考生,如果因为发挥市场没能考到理想的高校而选择了复读,是可以理解的;正常发挥,考出了一个不错的分数,甚至可以上重点院校,却选择复读,就未必合适了,复读一年之后分数未必提高;另有一部分没能上重点线或者没过线,但是还有潜力可挖,选择复读也是可以的。”他说,不一定非要上北大清华不可,在一般大学同样可以成才。
武汉一知名复读学校校长表示,高分考生若确有发展潜力和强烈复读愿望,心态平和,家长和老师应予支持。反之,若复读是家长一厢情愿,则应慎重考虑,以免孩子难以承受复读压力,适得其反。
“一些高分落榜生非清华北大不读的想法有些狭隘,未来的个人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太在乎名校光环。”华中科大大二学生小郝,当年在一所省名牌高中读书的他曾被寄予冲击“高考状元”的厚望。
高考过程中,小郝却发挥失常,考了616分。清华梦碎,父亲希望他复读来年再战,他拒绝了:“面对如此尴尬,再去复读,无疑心理又会蒙上一层阴影。”沉静之后 ,小郝来到了华中科大就读。
进校后,学校在新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组建提高班,集中优势资源教学。小郝顺利考入提高班,两年来综合成绩名列前茅。目前,小郝已经考过了英语六级,也参加了GRE考试。对于未来,他说可能选择出国深造,也可能有机会保研。
“不要怨天尤人,生活是自己的,是金子到哪里都可以发光。”面对在高考录取中受挫的高分族,这是小郝最想与他们分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