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59万,是2000年25万的2.36倍;同期,高校专任教师只是原来的1.8倍。可以看出,在校学生的增长高于专任教师的增长,导致上海高校师生比出现一定矛盾,师资缺口亟需补上。
据悉,本市将通过“移植、造林、育苗”等方式,整体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兼顾引进与培养
不少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认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学科带头人地位的教师紧缺,成为制约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瓶颈。目前,上海高校师资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不高,具有海外教育、工作或研究经历的教师和外籍教师所占比例均不高,高校教师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不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团队不多。
此外,高校还缺乏完善的“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还未能真正实现“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聘约管理”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滞后,教师专业成长和本校自主培养体系尚待完善。
教育部门和高校意识到,要整体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必须兼顾引进与自主培养的关系。“引进”应着眼高层次、国际型、紧缺性的人才,因为今天的引进已不是昨天的“饥不择食”;而“培养”应着眼整体,呵护中青年,因为中青年教师既是高校的未来,又面大量广。
移植、造林和育苗
本市将通过“移植、造林、育苗”等方式,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
“移植”,即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本市在参加国家有关计划同时,将重点推进和实施“东方学者”计划,积极落实“千人计划”相关配套跟进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高校从海外引进高层次、国际型、紧缺性人才和高水平团队,改革人才引进的后续管理制度,营造宽松的教学科研环境。
“造林”,即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在继续实施“曙光计划”、“上海高校E-研究院交流建设计划”和“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同时,再新增一系列措施:一是设立上海高校教师出国留学基金,资助高校教师特别是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出国访学、进修。二是实施上海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资助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高校或一流学科所在学校访学,使他们能及时跟踪了解国内学术前沿动态,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三是实施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实践计划,资助青年教师,特别是应用类学科专业的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进行实践、挂职锻炼。四是实施民办院校教师培训计划,每年资助民办学校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者参加国内外培训、攻读学位和专业交流。
“育苗”,即加大新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校把好新进教师的入口关,创设新进教师的带教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