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内四区户籍的学生,如果在郊区借读,可在借读学校参加高考报名;无论普通文理科考生,还是高水平运动员、少年班学生等,都要在规定时间参加网上报名;在网上报名试点的基础上,我省将逐步推行网上志愿填报……我省2010年高考网上报名将从本月20日拉开帷幕,11月17日,市招办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最新高考报名政策进行详细说明,以帮助考生顺利完成高考报考。
应届借读生可就近报名
学生的户口在市内四区,但是却在平度、胶州等郊区高中借读,这些学生高考报名时,是不是一定要回户口所在地?借读生的高考报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对此,市招办招生处处长朱小为表示,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区市的青岛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可在户籍或学籍所在区、市任选一处进行报名,不得重复报名。比如户籍在市南区的应届考生,如果在平度的高中借读,则可以选择在平度参加高考报名,不必非到市南区招办报名,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来回奔波的麻烦。如果学生户口在市南区,但学籍也就是高中学校所在地为市北区,朱小为建议学生按照学籍地来参加高考报名,因为跟着学校一起报名会省事很多。
不过,朱小为提醒,各类往届考生必须在户籍所在地报名,不得以任何名义跨区市报名。为此,省招考院制定了网报约束条件,网报过程中在非户籍地报名的往届考生将统一安排到户籍地招考办确认网报信息,并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学籍不在青岛的青岛籍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能在青岛户籍所在区、市报名。报考对口高职的考生,只要具有山东省户籍 ,同时具有本市学籍,即可在本市报名。
所有考生统一网上报名
“放在往年,像高水平运动员都要在明年的4月份才能报名,但今年可不一样了。”市招办信息处副处长丛涌泉表示,山东省2010年推行高考网上报名后,参加所有类别高考的考生,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统一进行高考网上报名,像单考单招考生、高水平运动员、报考少年班的考生等,都必须先进行网上报名。
根据安排,2010年高考网上报名时间为11月20日至30日,考生可以通过任何一台上网电脑,登录报名网站wsbm.sdzk.gov.cn,根据提示进行报名。网上报名后,社会考生在12月13日至15日到户口所在地招办进行现场确认,应届考生由各区市招办进行组织提前进行确认。
丛涌泉特别提醒,可能有部分考生在高考报名网站试运行期间成功报名,但是前期的报名记录省招考院都已经删除,考生必须在规定网报时间重新报名。
没有高中学籍不能报名
每年初中升高中考试,岛城都会有部分达不到普高录取线的考生,到外地高中借读,希望上完三年高中后可以考大学。对此,朱小为表示,2010年高考报名,省招考院特别强调,往届生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普通高中学历,应届毕业生必须有所在高中的学籍,如果考生当年中考时未达普高线,在当地高中办不了学籍,在借读高中也很难办理学籍,按照政策,这样的考生就不能参加高考报名。
另外,根据省招考院规定,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等六类人员不能参加普通高考的报名。
网上填志愿将逐步推进
据朱小为介绍,2010年高考,我省首次试点高考网上报名,根据省里的安排,高考网上报名成功后,网上填报志愿工作也将逐步推进。
据悉,内蒙古从去年开始试行网上实时在线填报高考志愿:考生凭准考证号和密码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在选择某所高校的瞬间即可知晓本人在所报院校中的排名位次,并做到即时刷新,即时查询;不仅如此,考生每隔一小时左右还可以查询到各院校、各专业的计划数、当前报考人数以及预测投档分数等信息。从本科二批开始,考生还可以查询到某一院校所有考生的报考情况,包括每一位考生的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等信息,并按照含照顾分数和原始成绩两种方式进行排名,做到了填报志愿过程中所有信息全程公开、全程透明。考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否被所报院校和专业录取,如果发现情况不妙,可以立即修改志愿,直到满意为止。
如果山东能够实现网上实时在线填报志愿,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高考考生的志愿满足率。
■提醒
网报信息确认时须交验以下证件
报考普通高考的毕业生要提供高级中等教育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的证明材料。应届高中毕业生根据区、市教育局普(基)教科(处)提供的信息核查认定身份;
报考高职对口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要提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根据区、市教育局职教科(处)提供的信息核查认定身份。
户口簿、第二代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人证);
非应届生持单位或街道(村民委员会)报考介绍信。介绍信须注明:考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民族、政治面貌、毕业学校及时间、所在单位意见等;
同等学力报考普通高考者,应由县(市、区)教育局普(基)教科核查认定身份,并提交中学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证明。
在中国定居并具备报名资格的外国侨民,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可到省招生委员会指定地点报名。我省不接受外国侨民报考。
考生报名时按规定交纳报名考试费、采集指纹、照相。
(文/记者 刘雪莲)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