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届又一届“90后”学生踏入大学校门,“90后”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他们有哪些特质?他们与“80后”大学生有何不同?昨天,市教卫党委举行的系统内中青年干部座谈会上,上海师大学生工作处处长蒋明军公布了“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课题研究结果。此项课题为上海市学校德育决策咨询研究课题,从人生、道德、政治、人际、职业、婚恋、消费价值观等方面,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描摹”。
从职业价值观来看,80后和90后大学生大都将东南沿海城市作为择业首选地,而且都倾向于工作相对稳定、更有保障性的企事业单位。但是,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更为理性和务实,他们已经逐步接受了“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绝大多数90后学生认为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关键是“有较强工作能力”。这表明,90后大学生虽然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但他们对自身发展依然充满期望。
从人生、道德、政治价值观来看,绝大部分青年学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健康向上。但是,相比80后大学生,90后学生在利己性方面更为突出,公德心、诚信方面较弱一些。此外,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上缺乏主动性,且90后大学生比80后学生表现得更为冷淡一些。由此表明,高校开展切实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紧迫。
调研显示,90后大学生比80后学生更喜欢与人交流。大学生们交流的主题广泛,谈得最多的话题是生活、学习。因为临近毕业,所以80后大学生对于就业话题谈论得更多;而90后学生更喜欢谈论有关时尚潮流的话题。传统的写信、电话交流等方式对当今大学生已没有吸引力,他们也不喜欢面对面交流,最热衷的交流方式是手机短信,其次是QQ、MSN、博客等。
90后与80后大学生一样,恋爱比较超前,不少学生在上大学前就谈过恋爱。大部分学生认为校园恋情“应该受到正确引导”,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不应受到限制,任其发展”。从消费观念和方式来看,80后大学生的自立意识相对较强,更愿意通过自身努力,通过课余兼职来支付学习及生活费用;但90后大学生更喜欢依靠父母,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当代大学生的月生活支出与家庭生活水平基本一致,喜欢高消费的人数较少。
针对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蒋明军认为,大学在教育方式上,应注重主渠道教育与个性化引导相结合。即一方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复旦大学教研室主任刘承功指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因而大学要关注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理想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了就业和出国留学,还要“为中国、为世界创造美好未来”。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