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教育新闻 > 综合新闻

第四届(2009)全球化问题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0-01-22文章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柳迎春

  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主办,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台湾政治大学外语学院和跨文化中心协办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第四届(2009)全球化问题国际学术论坛日前在京举行。新西兰、俄罗斯、芬兰、西班牙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媒体的50多位代表,围绕以下议题展开讨论:

  如何认识全球化及其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逢甲大学杨志诚教授通过对华人社群主义及其对全球化的应对策略,指出全球化引发了“全球在地化”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金惠敏教授提出了文化研究的“全球性”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周启超研究员认为当下外国文学研究要守持自觉的“外位性”立场,提升由作品的文学世界进入跨文化交流的学养。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认为“他者式”对话应成为全球化时代对话的话语逻辑。中国人民大学范方俊副教授在对中西诗学终极目的的考察中,提出了“以我为主”的应对全球化对话策略。北京师范大学李正荣教授提出了民族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的不同方式和类型,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陶家俊教授对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现象进行了反思。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T am ara A .A rtash k in a教授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人道主义认知的独特性及表现。

  全球化之前和此后的文学关系。林精华教授讨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特性,提出后现代主义有不同的地域性特点,而不应该把西方样式作为普适性标准。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黄稀耘教授以普鲁斯特式写作或浮出海面的冰山为例,探讨了法国文学在全球化时代的变化。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认为借助东欧文学这一他者的镜像及其在世界的观照情况,说明中国文学如何经由他者来进行文化的自我认识和反省。首都师范大学易晓明教授经由对荒诞派戏剧的再审视,提出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所遭遇的危机。

  文化的跨民族表达和传递问题。济南大学的王卓教授分析了不同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学的影响。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博士HenkdeGroot分析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对外来语接受和采用问题。坎特伯雷大学 C h ristin a S tach u rsk i 分析小说《优雅的丝带》和《过河回家》在叙述上的不同,探讨全球化时代的人在表达爱方面的差异。坎特伯雷大学高级讲师XiaoHong博士着重于对汉语方言在新西兰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的研究;坎特伯雷大学历史系ChrisConnolly教授谈到了东西方文化相遇过程中种族主义的问题;坎特伯雷大学英语系教授 H ow ard M cnaughton 对“崇高”在新西兰和中国电影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性研究;西班牙马德里大学LauraLopezFernandez副教授分析中国和西班牙诗歌中视觉效果的共同性问题,描述了西方人迷恋和误读汉字及其所对西班牙诗歌的作用。(柳迎春)

标签:教育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