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内地做为华语娱乐圈之中拥有最多学院派艺人的地方,得益于内地林立着强劲的艺术院校,它们每年招募、培育新鲜血液,为娱乐事业的欣欣向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艺考不仅是将来的艺人考试,但若说最引人注目,那就非娱乐相关科目莫属。这些考生未入行,已然受到了一套不一样的标准和待遇,从报名到面试到放榜,一举一动,皆被媒体放大与关注。
张艺谋、陈凯歌、姜文、巩俐、赵薇等大腕历经艺考之后脱颖而出,他们由此成为榜样,鼓励和指引着众多青年冲向艺考。每年,艺考永远不只是艺术考试,里面有青春、有奋斗、有回忆、有热血、有很多故事……
壹,新军艺考:兴趣?or升学?
徐狂热,今年20岁。他是烟台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理想专业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和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去年他报了文学系,结果“复试的时候起床起晚,被刷了”。今年是他第二次到北京参加艺考,但感觉并不良好。
徐狂热告诉我们,面试时《潜伏》导演姜伟做了他的考官“我对他真的是无语了!复试小品,他居然出了叫《除夕停电》的题目,让我愣住了。还有他问我的那些问题,他是青岛人,问我烟台和青岛是不是离得很近?两者有什么区别?我又没有在青岛呆过,也不太了解青岛,我怎么知道有什么差别?当时就愣住了,愣了半天,就随便说,说着说着最后说跑了,说到烟台的一些水果上,然后他就让我停住,我就想:完了,没戏了……”
“没戏”的后果极可能就是再等下一年。
3月2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初试成绩放榜,在报考的4297人中,有1535人进入复试,七成考生被挡在了复试门外。而这仅仅是初试,复试将更加残酷——2010年北影本科招生中,10个院系、24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只是453人。而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本科专业,686个招生计划则吸引全国1.8万人报考,最热门的播音主持专业淘汰率超过98%。
艺考外表光鲜,但对许多学生来说,其实极不容易。首先,赶考就是一大难题。
许多怀揣梦想的考生千里迢迢只身一人从各地赶到北京,他们许多人很快就摸到“门路”,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落脚处——由于经费有限,他们往往就在考试学校附近住下,房东都是常年做艺考考生生意的,一些苛刻的房东,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可以摆了十几个床位,甚至还不分男女,只要谁出钱就出租。
接着,他们会为了成功率高一些,参加培训班,而且多报考一两家学校和专业。考生当中极少数只华山一条道仅仅报一个专业的。
针对性极强的辅导班效果是明显的,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员老戴就告诉我们“我个人觉得今年80%的考生能够进入面试阶段的,都参加过辅导班。”
辅导班为临阵磨枪提供了一条“有胜于无的捷径”,因此报名辅导的大有人在,在我们采访的众多学生之中,极少没参加过辅导班的。而收入颇高的辅导班遍地开花,成为如今艺考产业链一环。
至于那么多考生蜂拥艺考,目的何在?北京电影教员老戴那么多年观察下来,他有他的看法:“01、02年的学生,大部分还是因为喜欢电影,从各地的普通高中生过来参加考试的,从03年开始,各地的考生就把考电影学院,看成跟考其他大学一样的一种升学的途径了。他们会专门参加一定的艺术培训班。”
但正如北京电影学院醒目的标语:梦——开始的地方。艺术考试,确实有别于数理化的高考,考生们怀揣梦想奔赴北京等地奋力一搏,成为无法视而不见的力量。
对于未来的打算,徐狂热的梦想是成为导演。“我想把梦到的梦境给体现出来,因为我在梦里面的世界太美妙了,每一个梦就是让你觉得特别神奇,然后希望把一些社会情况拍出来,而且我更希望别人看到我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反映出我这个人是什么样的。”
贰,艺考攻略手册
老徐是一所艺术类院校的主任,参加过多届艺考,在他看来,只要考生掌握了一套方法,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而且众多明星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也并非运气而已。
其中,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恐怕是众多艺人最常见进入艺校的一大攻略。
前一章,考生徐狂热颇有意见的导演姜伟,其实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连续考了两年才考上。1992年,姜伟第一次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他自认考不上,在考专业课的时候,他便先把考题抄下来。结果果然落榜。但因为抄下了考题,有了方向,姜伟开始积极为来年考试备战。第二年,他被北影导演系录取了。
这在考生丁磊身上也得到了体现,丁磊今年20岁,来自昆明,报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今年也是他第二年参加艺考,心态相对第一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丁磊说:“去年考试的时候比较紧张。今年比较放松,第二年考了,套路都明白了一些,比较熟练了吧!比去年好。”
而考生们,首当其冲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支持,因为除非家长有意培养,要不然得到支持并非易事。“我的家人就是沉默,不是全盘反对那种,主要是看我自己,因为觉得未来还是自己决定,他们过多干涉反而会造就不好。”徐狂热说道:“我们以前上高中的班主任,他也很支持我的,就是他对这方面说我非常适合,反而就是说鼓励我能考试。然后当初上文化课,我因为学这个,在这边学习,没有学文化课,他也没有说什么,我们那边很多学生,我们老师都不希望去学这个艺术,都希望你好好学文化课,考个好几本,给学校提高学历,因为我们当地一些学校,各个学校之间竞争太强烈了。”
第一年参与艺考的王柳说:“家里人很支持。我在高中的时候,就确定了管理的方向,也学过一些相关的课,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我知道电影学院有管理专业,是专门针对电影和电视的后期制作方面的专业,就想报这个专业了,后来又发现有院线管理这个专业。大体上知道院线管理,是做一些电影院渠道方面的事情,但是具体是学什么的,我还不是特别了解。但我有一些兴趣爱好,关键是我觉得我性格很开朗,很适合做这个。”
在专业选择上,中国传媒大学招办主任夏丹建议不要盲目:“一定是结合自己的长处,包括我们今年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有的孩子就喜欢创作,因为我知道有一些高中孩子自己已经写小说,发表一些文章,还有一个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喜欢创作的同学可以报考。一定要结合你的长处和兴趣,干自己所喜爱的专业,这是对一个人的发展最有利的。”
我们也发现,现在的考生和家长非常的充满。在兴趣不能满足时,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曲线救国”,选择与兴趣、长处相近的专业,如想当导演的考生丁磊便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专业。“现在学摄影,肯定将来要以这个,先干摄影,干摄影,每一个干摄影的,最后都是想当导演。”
当年三度没有考上的中戏表演系的汤唯,后来选择相对容易的导演系,最终还是当下了演员,虽然过程曲折,但是一样如愿,可谓“曲线救国”的典型范例。此外,同样是中戏导演系毕业的张静初也不例外。
而对于很多人而言,通过艺考是一道迈进艺术院线的门槛,进去之后,一切都是事在人为。如贾樟柯,当年连续考了三年,但是每次都是文化课不达标而不得进入,最后适逢1993年北影改革,方以“旁听生”的身份开始电影梦,之后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因此,对于部分人而言,首先考虑的则是进入,即便不是喜欢的专业,也可以在校内通过努力进行二次选择,对此,清华美院招办主任郭林红说道:“教育部有一个规定,艺术类的学生不能转到非艺术类,不能转到院外,在学院内是有可能转专业的。”
就像出国留学催生了各类英语培训学校一样,艺考则催生了相关培训辅导班。如前一章我们谈到的,许多学生和家长把宝压在了培训班身上,而且确实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不少人还是反对学生参加辅导班。中国传媒大学招办主任夏丹便说:“我个人认为不需要参加培训班,这也是我们学校一直坚持不办培训班的原因。有些打着我们的旗号,或者是有我们的老师,这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面对这种情况也没办法,很苦恼。我们跟公安局也曾经报过案,但这得靠社会的力量解决。学生不需要参加培训班,因为我们考核的是一个学生是否具备最基本的学习专业的素质就够了,有没有这种潜力,老师可以在考试过程中能够考出来。因为你作为一个高中生,不可能那么专业,如果你已经学得那么专业了,这四年你还学什么?另外还有培训班,有的时候会把孩子教偏了。如果一旦教偏了以后,老师再把你往回纠正,纠正回来再重新教你,实际上反倒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建议考生不要参加这种培训班。”
叁,明星:考出个未来
香港许多导演都羡慕内地丰富的演员资源,因为学院派出身的演员总能让他们拍起戏来更为如鱼得水。事实上,内地众多明星都是货真价实艺考考出来的。
而回望艺考这些年,每个时代也都呈现了每个时代艺考的特点和目的。
7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产业百废待兴,亟需新血注入,重振活力。故此,“梦想”成为了这一时期艺考名人的制胜筹码,然而,大学的门槛并非为一往无前的年轻人等待着:当年参加高考的近570万考生中,录取人数仅有27万余人次,毛入学率甚至不足5%,高等教育一时间成为了“精英教育”;而作为名额更稀少的艺考专业,录取率更是大浪淘沙、万中取一,当时的首都,无论北京电影学院抑或中央戏剧学院等迄今仍代表考生艺术梦想的发源地,入学者始终屈指可数,考生对未来的憧憬,仍有一种茫然失措的尴尬。
当无数考生前赴后继地赶往艺考试场筑梦之时,一个名叫张艺谋的人也出现在人群中,这时的他已是26岁“高龄”,且是咸阳棉纺织厂的一名搬运工,背包里那60张精挑细选出来的摄影作品,又究竟能否让他冲破“最大年龄限额”的掣肘?何况,当时的他与日后的《红高粱》尚无任何联系,千方百计考取北影,只为给自己的生活留一条出路,毕竟3年的下乡插队、7年的工人岁月,让他深谙“知识改变命运”之重要性,终归接受命运的挑战。所幸,他成功了,时任文化部长的黄镇亲自指示让他破格录取,张艺谋随即走入恢复高考后北影第一届摄影班,一个较其他学员大上十岁有余的“老同学”。
张艺谋考进摄影班的第二天,另一个叫陈凯歌的年轻人也紧随其后,家学渊博的他全力向电影之梦进发,电影世家出身的他不同于张艺谋对谋生的追逐,而是为寻觅自己的理想而来,这恰好是中国电影翘首以待的人才。
踏入80年代,全国艺术院校始终屈指可数,除北京电影学院及中央戏剧学院,无非就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十几所艺术类院校,其他院校设置艺术类专业者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一班富有艺术天赋的考生不但在付出他们的能力,更赌上了自己的运气。
80年代的第一个艺考开考日,最有代表性的考生就是姜文。然而,当他考中央戏剧学院的时候却遭遇过挫折,当时中戏的形体、声音老师都给了他不及格。好在1980年的班主任是张仁里老师,张老师更重视的内涵与幽默感是姜文的强项,在考生们一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朗诵声中,姜文念了一段契诃夫的《变色龙》,不动声色的打动了张仁里。他和一个女生搭班表演一段火车相遇,两个陌生人交替睡着了,靠在对方肩上,互相要弄醒。这个表演张仁里也很欣赏。
80年代考入中戏的另一位国际天后巩俐,则是姜文之后另一个幸运的对象,曾四度被中戏拒绝的她,先后经历了分数线不符甚至牙齿不齐等尴尬问题,然而最终获破格录取。
90年代,艺术院校扩大学生规模,逐渐实行每年招生的制度,加之“明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开始成为考生们寻梦的地方,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逐年增长,这也意味着在这些人之中,难度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少。面对着被淘汰、被拒绝的命运,他们中有人很幸运,也有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毫不放弃。
黄磊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高考时他首选目标其实是导演,表演系是第二,可惜天意弄人,偏偏那一年北京电影学院、中戏、上海戏曲学院都只有表演系招生,导演系却不招,没办法,他就跑去考了上海戏曲学院,结果在二试的时候被刷了下来。主考老师觉得他不适合做演员,还建议他搞文学、做编剧更合适。但黄磊觉得自己考的不错,导演做不成那是学校不招,表演系考不上哪能甘心呢,如果考编剧还不如不考,绝不能放弃了。没多久,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再度招生,黄磊又去考,结果很顺利的考上了。
在这一代的考生当中,赵薇从不准参加考试,到幸运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一段艺考经历无疑是最幸运的。当年北影招生考试的时候,赵薇竟然“史无前例”的在考试前把准考证给弄丢了,结果被主考的崔老师告知,准考证弄丢了就不能参加考试。然而,正当赵薇坐在考场外的楼道大哭之时,那份失落与坚持,加上水汪汪的大眼睛,最终打动了崔老师。在崔老师的一再恳求下,办公室负责人给赵薇补办了准考证,赵薇最终顺利地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成为了一名表演系的学生。
进入新世纪,摆在那些追求艺术或是追求“明星梦”的考生面前的,是录取率愈加的微乎其微,报考基数大,招生人数少,即便如此,仍是挤破头的态势。面对这种情况,一些考生为了实现梦想,都选择“锲而不舍”,时间有的是,年年都来考,艰苦奋斗也要熬到考上为止。
在近年新晋的明星之中,汤唯便曾是这类考生之中的代表人物。因为父亲是画家、母亲是演员,汤唯从小受到天然熏陶,长大后对表演开始感兴趣,一门心思地要考进中戏,于是她独自跑到北京,在中戏学校旁租下一间小平房用来备考复习。汤唯连续两年报考中戏表演系,结果都未能踏入中戏大门,同时经济也一度陷入紧张状态,最苦难时,连交房租都成了问题,幸好有朋友相助。经过三年的努力,汤唯在2000年报考时另辟蹊径选择导演系,终于一次性过关,顺利进入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