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11:30,安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今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由清朝的阮元写的一首哲理诗《吴兴杂诗》引发自己的感想。题目如下:
吴兴杂诗(清)
阮元
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附:
[作者简介]
阮元
(1764-1849年),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元,江苏仪征人。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第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历任山东学政、浙江学政、户部左侍郎、浙江巡抚、江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编书撰述不辍。在广东期间,建议禁鸦片,对英商采用较严厉的政策。1826年(道光六年)任云贵总督,随即又晋升体仁阁大学士。1838年(道光十八年)返扬州定居,先后加太子太保、太傅。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去世,谥“文达”
[《吴兴杂诗》作品赏析]
诗的头两句刻画的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征。“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作者对水系不规则性、复杂性的观察和感受,是对整形几何观的某种超越。第二句更是关于水系分形的典型刻画,准确、生动而富有韵味。“散作”就是分散的意思,从环抱吴兴城的四水沿河上溯,作者看到的是不断分叉而形成的千溪万流,整体上构成一幅分支式分形图。水系的分形造就了居民点分布的分形。自然界的水系本来是由千溪万涧逐步汇聚而成的,村落是人们择水而居所形成的,都是一类分形结构。作者采用诗家惯常的人格化手法,仿佛是先有了居民点的分形分布,而后河流为了亲近千村万户,便从吴兴城外的四水开始,逐步分散为千溪万涧,遍洒人间。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分形,居民点分布是人文系统的分形,两幅分形画面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既展示了独特的美学意韵,又体现了大地的厚德载物。地理分形造就了气象的分形特征,地理分形与气象分形共同造就了生态环境的分形特性,导致动植物的多样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复杂性,形成植物生态系统的分形特性。诗作的后两句表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会到这种生态分形,通过对农作物间种的形象描绘,反映了河流分形带来的生态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了诗作对水系分形描绘的内涵。这首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