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教育新闻 > 重庆市

重庆大学城基本建成 已成为重庆一张靓丽的名片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0-09-10文章来源:重庆日报作者:未知

  华龙网讯 (记者 商宇)经过7年建设,重庆大学城已基本建成。昨天,重庆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十次会议,回顾总结大学城建设的成功经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市长黄奇帆说,重庆大学城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建设项目,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建设工程和文化建设工程,里面凝聚着重庆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是重庆建设西部教育高地的标志性象征,从中可以品味重庆教育事业发展成功的喜悦。

  随着大学城建设任务的基本完成,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的历史使命也宣告结束,昨天的会议实际上是领导小组会议的闭幕会。座谈中,大家言辞里充满依依惜别之情。当然,在不舍中,大家谈得更多的是大学城的成功之道,是对大学城美好明天寄予的厚望。

  重庆大学城于2003年6月18日动工兴建,于2005年秋季实现首批学生入驻。通过7年来的建设,现已建成全国规模较大、入驻院校种类最多、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配备齐全的一座新型大学城。大学城的建设,创造了“重庆速度”,树立了“重庆品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高水平规划大学城,并且在建设过程中一以贯之

  回顾大学城建设的过程,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黄奇帆说,大学城首先是规划做得好。大学城不是边干边规划边设计的“三边”工程,现在大学城的规划,在2003年已经形成,这几年建设过程就是不断落实规划的过程,这期间,大学城的规划没有什么调整,保证了大学城规划的严谨统一。大学城的规划是高水平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选址,事实证明现在这个选址,有利于带动差不多100平方公里城市区的发展;二是规模合适、布局合理,大学城规划容纳15所大学,形成20来万学生的规模,现在看来是与重庆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并且校园与校园之间、校园与生活配套区之间的布局,以及校园与周边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衔接都有统筹考虑;三是通过“五个一体化”建设,即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一体化、后勤生活一体化、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一体化、信息通讯系统一体化,实现了各大学之间的资源共享。

  大学城建立起一个互动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循环体系

  我们经常说教育要产学研一体化,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方面,大学城也有它独到的地方。黄奇帆说,大学城产生的教育循环是一种大循环,前些年相邻的西永微电子园区招商的时候,当时七通一平什么都没有,邀境外投资商来考察,基本上就是让他们到大学城考察。客商看着这些漂亮的校园和欧洲、美国的差不多,凭他们的经验,想着有这样的校区,旁边一定会有高科技产业推动力,因此决定在重庆投资。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最初十来个企业成功招商其实都是借大学城考察才有成果的。可以说,是大学城推动了西永产业园几千亿产业的发展,没有大学城就没有西永微电园,就没有重庆信息产业的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城建设直接推动了经济、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2005年,大学城就提出要校区互动,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到微电园实习,微电园前沿高科技的开发研究和产品成果可以到大学城传授。这几年,随着大学城和微电园的建设,推动了产学研的结合,而且,产学研一体化还将伴随大学城和微电园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得到深化,园区高科技人员、研发人员与学校师生的互动还会进一步加强。

  黄奇帆说,一般意义上对产学研一体化的理解是,学校有了一个科研成果,然后想尽办法将这个成果产业化,往往搞科研的负责人还要负责招商引资,把科研成果推向市场,最后变成商品。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什么都要懂,但现实情况是不可能的。社会有分工,搞研究的就是要专心搞研究,搞金融、搞产业的也不大懂研究,术业有专攻,不大可能通过自身小循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这需要一种体制,一种制度安排,一种区域循环。我们在大学城的布局上就实现了高校与高科技园区的互动,这种区域布局、制度安排本身就会使各种分工不同的人产生互动,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其实,政府要做的就是创造这种环境、制度、体系,只要这个搞好了,一体化、产学研都来了。如果政府平时不做这些事情,整天像说教一样给校长、老师、科研成果领军人说要产学研一体化,结果是讲几十年,谁背着书包进去也不会背着钱包出来,最后成果流失。这说明小循环没有用,让一个懂金融的人懂技术,让懂技术的人懂金融,这个是行不通的,如果不在社会分工圈里形成资本市场、产业集群和科研成果,只想书包进去钱包出来的循环平台,是无济于事的。重庆市政府在这件事上从大格局出发,改变社会观念,改变循环体系,建立起一个互动的真正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循环体系。

  重庆大学城已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大学城

  黄奇帆说,大学城在建设过程中,讲求分工运作,在征地动迁,以及七通一平、污水管网和排污工程建设中,没有让学校来搞,而是实施交钥匙工程,由地产集团和市政府各部门联动搞好后转交给学校,学校只负责校舍的建设,这样的分工运作大大加快了大学城的建设速度;同时在建设中注意把大学城的交通与周边的交通衔接起来,提升大学城的区域条件,这几年与大学城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百亿,各项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条件不断完善,大学城的区位优势不断显现。此外,大学城建设一直是市、区联手,国有投融资平台和区政府的基础开发运作相结合,办起事来高效、职责明确。并且,这种市区联手模式的成功实践,也为以后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经过7年建设,重庆大学城已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大学城,成为学校数量最多,学生数量最多,教育规模最大的大学城,而且“五个一体化”基本形成,实现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水平。

  大学城的建设,还对重庆建设西部教育高地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黄奇帆说,大学城是重庆建设西部教育高地的标志性象征、基础性平台、功能性建筑群,推动重庆的大学基础设施条件整体上了个台阶。我们常说,大学不光要建大楼,还要有大师,但是大学没有大楼也是万万不行的,这是出大师的基础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城的建设是有战略意义的。今后,随着大学城20来万学生稳定之后,各个高校的校风、学科、教师的风貌神采,以及办学质量,会互相感染,互动提升,共同推动重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城的建设任务还很重,要着眼全局整体推进

  大学城建设领导小组使命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大学城建设任务的结束。对此。黄奇帆说,大学城的建设任务还很重,大学城本身将形成一个30万人的大学之城,而它还催生了西永微电子园区和铁路物流园区,今后这两个园区也将集聚差不多70万人。三个地方加起来将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区。现在西永微电园和物流园的领导小组,应该着眼于百万人口都市区的整体发展,从整体上把三个地方所在的100平方公里的规划设计好。与时同时,要高度重视和研究未来一个时期大学城文化与西永园区文化怎么融合、怎么互动的问题,因为这种文化的融合,可能将推动形成重庆开放高地、文化高地、教育高地、高科技产业高地的综合文化。此外,要进一步推进大学城“五个一体化”建设,切实推进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各种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信息资源共享的工作;协调推进大学城周围的商业、住宅、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使大学城更像一个都市化的城区;还要有序推进大学城周边的房地产开发,使之与大学城建设相协调。

  大学城建设是智慧的结晶,已成为重庆一张靓丽的名片

  会上,领导小组成员踊跃发言,畅谈参与大学城建设的感受与体会。副市长谢小军说,大学城建设是一个智慧的结晶,充满了想像力、理解力、专注力,已成为重庆一张靓丽的名片;市地产集团董事长周天云说,大学城的成功开发建设,再次证明了市委、市政府打造国有投融资平台重庆模式的正确性和战略眼光;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说,大学城建设不是把10多所高校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五个一体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凸显了大学的聚合效应。重庆大学校长李晓红说,大学城有效解决产学研结合的问题,将对重庆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据介绍,目前大学城已基本形成60余公里的“四横二纵”路网体系,占地360亩投资规模约2亿元的大学城青年广场已启动建设,占地500多亩的大成湖公园和占地近千亩的木鱼石公园的方案设计也已展开;规划进入大学城的13所高校已完成投资90多亿元,累计竣工校舍410万平方米,其中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11所高校已陆续入驻大学城,累计入住师生达15万人,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运动技术学院正加紧建设,年底可入驻。

标签:教育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