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篇充斥着纯粹罗列论据却没有实质意义的排比句的文章竟被堂而皇之地收进各种所谓“高考满分作文选”当中,成为众多高中生学习模仿的对象。一名学生家长称这样的文章一直受着高中师生的追捧,其质量将直接影响一代国民的语文运用态度、能力和综合素质。(12月5日《中国青年报》)
每每看到各种媒体宣称的所谓“高考满分作文”我总是会很耐心地读完,这是笔者自初中毕业以来一直保留的习惯。不同的是,从初中毕业到大一大二的时候笔者还一直认为自己那些文章写得就好得了不得,自责为什么没有人家学识那么渊博。直到大三大四的时候才发现,那些所谓的“满分作文”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共同特点在于那些文章都习惯于使用排比句,比如《中国青年报》新闻原文中提到的《早》中有两组排比句:“一个国家没有早的眼光,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失去了早,就如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就如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瓦解。”“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华似锦。……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激励,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家’的哀曲?”表面上看,作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汪洋恣肆,纵横驰骋,但是细读才发现这只不过是单纯的罗列论据,根本不能有力地支撑中心论点。如果一篇议论文中的论据不能给论点以足够的支持,那么即使论据再不落俗套也只能是孔乙己“回字有四样写法”这样根本没有实用性的卖弄。
2003年曲一线系列高考复习资料中曾经提出过“高考作文就是为阅卷老师而作”,这句话本来是希望学生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让阅卷老师感到耳目一新从而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偏偏这句话遭到了大多数语文老师的误读,他们因此开始要求学生套用市面上各种所谓“满分作文选”的模板,往往是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第二第三自然段都是先提出分论点再用排比句式罗列一堆论据,最后一自然段得出结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市面上这些所谓“满分作文选”的真实性也有待证实,因为高考作文阅卷往往需要好几个步骤,真正的满分作文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真的有,也很难“浮出水面”。这些作文选往往不标明文章的真实作者,或者干脆只注明“X省考生”,至少可以证明大多数所谓满分作文其实是枪手的杜撰之作。就是这样的假“满分作文”被老师捧上了天,被学生作为模板广泛套用,使得写作环节不再是对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广大考生即使套用了“万能模板”得分仍然不高,就是因为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东西!
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一个笑话:一个音乐家听到一位自称会作曲的弹琴者弹奏的一段旋律后接二连三地摘帽子,弹琴者问音乐家为什么总摘帽子,音乐家说自己遇到熟人就要脱帽行礼,在弹琴者的旋律中遇到了太多的熟人,因此他不得不连连脱帽。这对当今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扼杀创新,只是单纯教学生如何在考场上“套模板”的行为是绝妙的讽刺。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因为一篇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有了独到见解,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再次提醒广大师生:不要迷恋满分作文,因为那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