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报告显示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出现“存亡危机”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1-05-20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未知

  4月28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消息传来,一时引发舆论热议。热议背后,引人深思:哪些高校将面临生存挑战?生存挑战该如何应对?“存亡危机”,究竟是“危”还是“机”?

  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部分高校面临着招生困难甚至生存危机;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来10年将进一步提升,高校生源仍有很大潜力。高校到底是否应该未雨绸缪、是否应有忧患意识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十多年规模扩张之后,已经到了必须切实提升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时候了。

  不论是生源数量减少,还是参与国际竞争,中国高等院校面对的关键挑战实质是如何提高质量,把中国高等教育切实做“高”做强。今天本版刊发相关报道和言论,旨在与广大读者共同关注高等教育质量话题,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1.生源不足“狼”要来了

  部分高校将因生源锐减面临生存挑战的消息,让一些院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感到不安。北京经贸职业学院招生办主任李武告诉我们:“近几年的招生形势确实越来越严峻,去年我们在北京计划招生400人,实际录取210人,而真正报到的只剩170人。”他说,2008年以来,全国生源持续减少,录取率又不断攀升,考生的选择越来越多。“对我们这样的民办专科院校来说,情况不容乐观。预计今年的招生情况会更加严峻。”

  看样子,对部分高校而言,“狼”真的要来了!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龄儿童就逐渐减少。“1990年后一直到2000年,我国年人口出生量呈波动式下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介绍道:“1991年比1990年锐减612余万,假定大学新生年龄集中分布在17—19岁,那么2008至2010年,各地高校必然遭遇考生明显减少的问题。可以预期,受到十几年前出生人口规模减少的刚性约束,近年出现的大学考生减少现象将进一步加剧,一直持续到2017至2020年左右。”

  十几年间,生源减少的“多米诺骨牌”逐渐从小学传导至高等院校。《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以山东省为例,其高招学龄人口已经较高峰年明显下降。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德禄认为,如果没有大规模人口迁移,未来18年,山东省内高招学龄人口将基本维持在每年100万左右。

  生源下降同时,由于大学扩招政策及职业教育发展,我国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走高,于2009年分别达到79.2%和24.2%。

  生源下降对部分高职学院产生了较大影响。2010年,北京市很多民办高职学院都没完成招生计划,部分民办学校只完成招生计划的1/3。据报道,2009年,北京市97所民办院校中,只有40所全日制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人。

  “三放弃”也造成了生源减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道:一是考前放弃报名,二是考后放弃填报志愿,三是录取后放弃报到。据了解,早在2006年,放弃报到的学生每年就达40万。2010年,这种情况已从高职高专、三本、二本院校蔓延到一本甚至名牌大学,当年,有63名新生放弃了上武汉大学的机会。

  出国留学是造成高校生源“抽血效应”的重要原因。目前,直接为留学服务的中学“国际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最近3年,出国留学人数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增长最多的正是高中毕业生。

  大学学费高也成为部分学生弃考、弃学的原因之一。用一些农民家长的话说,“不上学,将来穷;上大学,马上穷”。即使按较低的高校学费每年5000元计算,就占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5919元的84%。

  生源不足、录取率上升导致生源质量下降,进而影响高校教育质量及毕业生就业水平,又影响到下一轮招生。所以,对个别高校而言,有进入恶性循环之势。

  2.高职高专首当其冲

  狼来了,不会吃掉整个羊群,真正被消灭的是弱小的羊。同理,生源不足带来的高校存亡危机,只是对某些高校而言,不会演化为整个行业的危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生源危机也是一个倒逼“成本”、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良机。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自身实力本来就不够强大,还不能及时转型,就会被淘汰。”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段成荣说:“重点高校短时间内不会受什么影响,也不会面临生存压力,但会存在抢夺优秀生源的问题。目前,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是把自身培养人才的能力、水平、质量提高上去。”

  在生源危机中,非学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缺乏特色的普通民办高校、公办的高职高专将最先受到冲击。有统计数据显示,由于社会追求高学历的氛围,高职高专的招生“人气”并不旺。近年来,随着高中毕业生数量下降,一些发达地区减少了当地高校在本地区的招生数,而减的最多的,就是高职高专院校。

  有专家指出,随着生源持续下降,高等职业教育要经受严峻考验,部分没有稳定投入,只靠学生学费生存甚至还要以此营利的学校要逐步退出这个领域。

  “面临威胁的学校应该怎么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靠什么吸引学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专业。”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对高等教育而言,生源危机也是一种契机,提高办学质量应成为高等院校未来十年的最重要目标。

  对于民办院校,有专家建议,必须未雨绸缪,在生源危机中走特色办学之路,而不能片面追求“高大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重视发展民办教育。李武介绍了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应对之策:“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更多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特色上下功夫,尤其更加注重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其实,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赵永良深有体会地说:“只有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学校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该学院调整专业步伐,力求与市场吻合,优化现有主干专业,实行校企深度合作。

  熊丙奇指出,要通过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使之能及时面对社会需求做出调整,改变因闭门办学而倒闭关张的命运。他特别强调:“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不但关系到从高等教育大国成长为高等教育强国,也关系到一些高校的基本生存。”

  周德禄则认为:学龄人口的萎缩,会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的社会普及速度,这将深刻影响我国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发展,需要社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早预见,未雨绸缪

  3.应对挑战化“危”为“机”

  高考生源下降,高校面临生死存亡,对高校本身而言,是危机中的机遇;对我国整个教育改革而言,也是一个难得机遇。

  生源危机是推进教育公平的良机。熊丙奇认为,高考生源减少,对扩大教育公平来说,确实是个契机。随着生源减少,大城市理应顺势减少在本地的招生名额,增加对中西部和不发达地区的投放,以此逐渐缩小各地招生指标差距,促进高考公平。2010年5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中包括允许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使人们看到了高考报名突破户籍限制的希望。熊丙奇说:“必须看到这一改革会面临既得利益的阻力,从而贻误时机、加重教育的危机。因此,我国的教育改革亟须突破既得利益的阻力,克服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局限。”

  生源危机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良机,穆光宗认为:“人口规模的不规则变化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困难,一方面需要提前进行教育资源的总量调整,另一方面则需稳定学科发展的基本结构,可根据差别化比例减少各个学科的招生,但保留基本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他建议,对基本学科结构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根据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留一些有生命力的学科,取消或合并一些弱势学科,同时调整教师教学、科研的时间分配。

  生源危机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好时机。记者了解到,一些国家生源不多,但高等教育普及率很高。那么,国外高校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存亡威胁呢?杨东平介绍说:日本、韩国都经历过高度扩招时代,前期千方百计扩大办学规模,后期学生人口减少,造成高等教育生源短缺。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吸引留学生,以弥补本国生源的不足。他同时指出:“我们也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但我们的目的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而没有建立起适应国际交流的平台。”

  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高校也不例外,对一些院校而言,凤凰涅槃后的重生,也许会展现新的勃勃生机。

标签:报告   显示   部分   高校   生源   锐减   出现   存亡   危机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