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1-12-15  文章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作者:未知

  浙教高教〔2011〕170号

  各本科高校、独立学院: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落实《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现就“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我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本科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高校要进一步研究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领导要高度关注和重视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学校的资源配置要优先考虑教育教学的需求;学校的政策与制度安排要起到调动、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线,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着力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继续实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引领改革的优势专业和新兴特色专业,并以学科和专业为依托,建设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点,形成一批示范性强、受益面广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支持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开发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可供高校师生和社会共享的本科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我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二、重点建设一批优势专业和新兴特色专业

  (一)根据我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立足于学科支撑强、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特色鲜明的专业,在“十一五”重点专业建设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建设150个优势专业和300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并力争使其中一批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二)在专业建设上重点支持与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建设。

  (三)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学科、专业为平台,加强精品课程、重点教材、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优化配置。

  三、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增加教师总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要打造150支省级优秀教学创新团队,并重点从教学创新团队中培养和评选150名教学名师、250名教坛新秀。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含立项建设单位)到2015年的生师比达到14:1以下,其他本科高校在15:1以下。

  (二)坚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教授每学年至少主讲一门本科课程,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上课的,不再聘任教授职务。定期开展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和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积极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投身于教学和人才培养。

  (三)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和完善新教师上岗培训制度,全面推行助教制度。在开展校本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校际联合培训培养。建立教学名师巡讲制度,积极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推动教师跨校交流访学。

  (四)鼓励和支持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全省重点建设15个左右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基础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改革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依托示范中心开展本科高校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四、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合作,建设50个共享共用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大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继续建设已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从中遴选100个成效显著、受益面大、影响面广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重点建设。

  (二)增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点组织实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多媒体作品设计、结构设计、机械设计、程序设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财会信息化、外语演讲、师范生教学技能、医学、生命科学、广告设计等大类学科竞赛。继续与相关组织和部门合作开展新苗人才计划,资助大学生多形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着力营造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拓展通识课程,促进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建立健全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引导高校以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办学基础为依据,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创新的需求,以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为指导,全面规划专业建设,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做好专业存量调整,科学设置新增专业,控制专业总量,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支持高校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工作。

  (二)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全面建立选修课制度、学分制、弹性学制,在教师指导下,切实增加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学习和个性发展机会。

  ——重点建设50个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点,启动实施800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2000个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积极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小班化教学。

  ——支持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大力推进计算机类、法学类、经济管理类、外语类、艺术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探索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三)完善教学评价办法。强化分类指导,在统筹兼顾原有分类的同时,从我省高校发展实际出发,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将本科院校按新本科与老本科进行分类,实行新老本科分类考核和分类支持的政策。完善高校教学绩效考核与财政拨款挂钩的办法。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政府、学校、专门评估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应的教学评估制度。全面建立高校毕业就业及职业发展跟踪制度。

  (四)提高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水平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有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中遴选建设1300门资源共享课,重点建设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以高教园区为重点,进一步推广师资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工作。推进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工作,开展下沙高教园区、上海松江大学城和南京仙林大学城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试点。

  ——以扩大共享使用为重点,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二期”建设。加快图书情报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环境建设,在ZADL项目“一期”建设基础上,强基扩容,将共建单位从80家扩大到全省所有高校,数据库集团采购范围增长到35个数据库以上,扩大馆际之间文献传递和互借服务。

  (五)努力推进教育教学的国际合作交流

  ——加强教师对外交流,鼓励教师出国进修、访问,支持教师参加国内著名高校组织的各类高水平学术研讨班和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外同类高水平高校的校际交流与合作。

  ——扩大多形式的学生双向交流。鼓励我省高校与国外同类高水平高校建立长期的全面合作关系,扩大双向交流生、交换生规模。进一步拓展学生交流渠道,丰富学生交流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

  ——加强与国外高水平高校的合作,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实施国际化专业和课程建设计划,建设20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品牌专业和60个用外语授课的特色课程群。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