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志愿填报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高考资讯 > 山东省

山东省专家评析2012年高考试卷(一)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2-06-10文章来源:山东省教育考试院作者:未知

  注重基础稳中有变贴近时代彰显文化

  ——2012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2012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科目的试题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符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往年试题相比,具有鲜明特色。

  一、注重基础

  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语文试题要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今年语文试题十分注重对考生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在第一大题中,重点考查了常见字的字音、字形、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运用以及病句辨析等。这些考点所选用的试题材料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陌生、不冷僻、不刁钻,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如字音的考查涉及“搭讪”“体恤”“沥青路”“撑门面”“殚精竭虑”“纷至沓来”等,字形的考查涉及“瑕疵”“鄙薄”“精萃(粹)”“休闲装”“元霄(宵)节”“赔理(礼)道歉”等,既有双音节词语,也包括三音节、四音节词语;词语的使用考查了“融化/溶化”“沟通/勾通”“喧哗/喧闹”三组词和“巧舌如簧”“瓜田李下”“久假不归”“奔走呼号”四个成语等等。这些词语都在考生平时学习的范围内,这样的题目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引导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第三大题文言文实词考查了“躬”“称”“固”“能”的词义,虚词考查了“而”“为”“以”“乎”的意义和用法,这些考点都在《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之内,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部分,课内涉及《荀子•劝学》、李密《陈情表》、李白《蜀道难》、苏轼《赤壁赋》等,课外部分涉及《诗经》和《论语》中的名句,突出了名篇中名句的特点,可以引导考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古代优秀诗文的阅读范围。在第五大题中,重点考查了考生仿写及运用修辞格的能力(补写出喻体)、概括信息的能力(概括有关京剧的内容)、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找出并修改不得体词语),这些都考查了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有利于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

  二、稳中有变

  “稳中有变”一直是山东卷语文试题的特色。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从结构和分值上看,与往年没有大的变化,第Ⅰ卷仍然为客观题,36分,第Ⅱ卷仍然为主观题,114分,总分150分。从考点和题型上看,也基本延续了2011年的试题模式,如第一大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成语和病句,没有涉及标点符号的考查,题目的设计也与2011年基本相同;文言文的考查依然是实词、虚词、信息筛选、翻译句子等;第六大题实用类文本仍然选取了科普类文章等等,这些都保证了试题的相对稳定。但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今年的试卷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亮点。在文言文选材上,一反多年没考史传文的做法,选取了《后汉书•阴兴传》中的材料,这一改变切合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难易程度也更适合考生。第五大题第16小题让考生“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既考查了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设题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选取了张锐锋的散文《被时间决定的讲述》,这篇散文语言优美、主旨明确、结构规范、文体鲜明。这篇散文是“新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选择“新散文”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是对2010和2011年连续选择小说文体的一种突破,也与以往的散文素材有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是山东卷在阅读选材方面的又一次大胆开拓与创新。第七大题作文没有继续采用命题作文而是采取了材料作文的题型,等等。这些都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体现了今年语文试题的鲜明变化,有利于进一步引导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教学。

  三、贴近时代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贴近考生实际的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首先在材料的选取上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第一大题第5小题的材料涉及到了山东省将要召开的“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以及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前不久日本在野党指责财务大臣不负责任的言论等新闻事件,材料新颖,时代性极强。又如作文材料选取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一段名言,“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请考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作文。这段材料所蕴含的内容与当今时代对年轻人提出的要求相契合,可以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时代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关注现实,志存高远,为了实现理想而心无旁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卷中体现出的时代特色,有助于引导考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彰显文化

  展开今年的语文试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今年语文试题在材料的选取上除了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外,更加注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第一大题第4小题成语考查中“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材料的选用,第二大题阅读材料《围棋与国家》中对围棋的起源、发展及围棋与国家关系的阐释,第四大题第14小题鉴赏北宋著名诗人晁补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二)》这首优美的纪游写景抒情诗,第五大题第17小题对国粹京剧的来源、角色分类、表演程式化以及艺术表现力等知识的概括,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散文《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中对中国古老乡村恬淡、宁静生活的唯美描述以及体现出的对乡村劳动生活的敬重与赞叹等等,无不散发出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让考生在答题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有助于提升考生的审美能力,加强考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热爱,也使整个语文试卷显得厚重而大气,清新而富有文化底蕴。

  综观今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试题保持相对稳定,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设题更加成熟、规范,极具山东特色。注重基础,稳中有变,贴近时代,彰显文化也成为其最突出的亮点。

  知识和能力并举,传统与创新齐飞

  ——浅析2012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数学试卷

  纵观2012年普通高考山东卷数学试题,在秉承山东近几年自行命题形成的独立风格的同时,出现了诸多创新和突破。试卷在全面考查中学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素养的考查,从基本结构、试题难度、区分度、试题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份出色的试卷。

  一、突出能力,强化思想,敢于创新,重视应用

  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强调对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思想的考查,把考纲中要求的各种知识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统一处理,充分吸收了新课改的实践成果,大胆创新,形式新颖。

  1、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试题设计和试卷分值分配方面进行了调整

  首先,对试卷分值结构进行了调整。文理两科均把解答题第21题和第22题的分值调整为13分。这样的调整淡化了以往第22题压轴的概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考生对最后一题的恐惧心理,缓解考试中的紧张情绪,始终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卷。另外,文理两科的最后三道试题的最后一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思维量,梯度设计科学、合理,达到了高考试卷难度控制的理想状态。这次创新和调整也给中学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有效地避免中学教育的某些环节出现公式化、模式化。

  其次,在题目的设计方面,也显示出诸多亮点和创新,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1)文理科第12题,以函数图象和性质为依托,巧妙结合了函数图象的公共点、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对考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体现了较高的区分度。文理科第16题,以实际生活中的旋轮线作为载体,加以合理的数学抽象,系统考查了向量的坐标和运算,试题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同时作为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有着一定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选择、填空题的这两道收官题,为数学思维水平高的考生留足了思维驰骋的空间。

  (2)今年的文理两科的数列题目,以不同形式考查等差数列在特殊长度的区间中的项数形成的数列,进一步挖掘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在联系,从本质上挖掘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试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有利于考查考生对数列本质思想的深刻把握。

  (3)函数及其导数的应用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今年的数学试卷勇于创新,把函数的单调性、图象和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导数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试题设计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洞察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使得不同水平的考生在此各显身手,获得与自己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相对应的成绩。题目避免了常规题目的俗套设计和多参数化的繁琐讨论,入口宽,梯度大,降低了运算量,提高了思维量,提高了试卷的整体质量。

  2、 能力立意,强调思想,计算量和思维量设置恰当、相得益彰

  和往年的高考试卷相比,今年的数学试卷更加强调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考查。如理科第7题考查了排除法,理科第12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文理科第16题、第21题对考生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在今年的试卷巧妙地把计算量和思维量做到了和谐统一。如文理科第12题,如果很好地利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就可以巧妙避免利用导数进行相对复杂的计算;文科第21题,如果考虑到椭圆的对称性,可以减少一种情形的计算;文理科第21题,在计算中间如果及时换元,则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量;文理科第22题,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及时考虑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把第三问转化为两个函数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较,就能有效地避免重复运算,做到又好又快地答题。

  3、 重视应用背景,考查建模能力,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

  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程着力培养的数学基本意识和基本能力之一。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全国各地历年的高考题目中频频出现相关的考查点。在概率、排列组合的考查中都依附一定的应用背景,在向量考查中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旋轮线为依托,考查考生利用向量工具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同时对向量的坐标和运算等考点进行了考查;文科第21题圆锥曲线中的图形,在实际生活中也为广大考生所熟悉。这些有着实际背景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材料公平合理,同时也有着适当但不失真的数学抽象,避免了非数学思维因素而导致的试题偏离正常轨道。

  二、注重稳定,强调基础,秉承传统,回归自然

  试卷主体结构稳定,试题科学规范,表述简洁严谨,面向教学实际,回归教材,让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1、 考查全面,重点突出,巧妙地设计了知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

  2012年数学试卷巧妙地处理了试卷命制中广度和深度的矛盾,知识点覆盖全面且重点突出。全卷涵盖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大部分知识点,试卷针对性强,注重考查通性通法,有效检测了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全面考查的同时,对支撑高中数学学科体系的主干内容也做到了重点考查,对于考纲中要求较高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函数和导数的应用、圆锥曲线等主干知识均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并都达到了一定的考查深度。

  2、 注重高考选拔功能,科学控制试卷难度和区分度

  各种题型都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从源于教材的基础题目开始,强调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逐渐进入到区分度较高的题目,强调对思维水平的考查,基础题和难度较大的题的数量比例适当,使得考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循序渐进,体现了命题者对试卷结构的科学控制和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

  3、 重视知识网络的交汇,强化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

  试题强化了对考生所学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对各考点进行了综合设计,以考查考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知识点纵横交错,对知识和能力进行了网络式布题。例如理科第12题结合函数图象的性质、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考查,文理科的20题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进行综合考查,文科第21题对圆锥曲线、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都进行了考查,文理两科的第21题虽然都是以圆锥曲线为背景,但代数的方法和思想贯穿始终,定量地刻画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这一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

  三、立足考纲,设计合理,注重差异,以人为本

  试卷全面遵循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各项要求,考查形式灵活,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试卷对于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各认知层次要求的知识点,分别布局了恰当的题目进行考查,如文理科第1题至第7题,第13题至第15题,都是源于教材的基础试题,对于像集合、复数、充要条件、线性规划、系统抽样、程序框图等这些了解层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了考查;文理科的第12题、第15题和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各个题目则对理解和掌握层次的一些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

  今年的数学试卷,注重文理差异,六道解答题只有函数及导数的应用是姊妹题,并且对最后一问做了文理差异的恰当处理;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虽有部分相同,但题序也做了合理地布局,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差异,体现出对文理科考生的人文关怀。

  2012年山东数学试卷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系统地考查了数学思想、方法和素养,试卷科学严谨,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信度,试卷在分值分配以及题目设计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将更加有利于我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2012年高考英语试题(山东卷)评析

  2012年高考山东卷英语试题保持了往年试题的优点,选材有特色、设题独具匠心。试题的难度及命题风格适合山东省的考生,符合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今年试题各题型的具体特点如下:

  一、“语法和词汇知识”重点突出,考查目标明确

  “语法和词汇知识”各小题的题干简洁明了,虽然句子不长,但是语境真实自然,语言地道,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各题的语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做题时不会有陌生感,很容易理解。该部分所有语法考点均出自我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语法项目表,突出了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今年的试题仍然注重对常见语法知识点的考查,分别涉及代词、定语从句、时态、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交际、非谓语动词、状语从句、冠词、名词、形容词等项目。试题没有刻意注重考点的覆盖面,而是加大了对一些重要的语法项目如时态、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的考查力度。试题中第28、34题分别考查了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的用法;第27、32题考查了状语从句的相关知识;第26、35题考查了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第22、31题考查了考生恰当运用常见交际用语的能力。

  “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在加大对重要语法知识考查力度的同时,弱化了对词汇知识的考查。15个小题中只有第24、33题分别考查了名词impression和形容词reasonable的用法。鉴于完形填空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将重点放在考查语法知识和交际用语上,使得该题型考查重点更加突出,考查目标也更为明确。

  二、“完形填空”选材得当,考点分布合理

  该题选材为一篇记叙文,讲述一对德国夫妻十几年如一日对柏林街头的无家可归者提供无私帮助,为他们提供膳食、衣物,甚至将自己的房子对流浪者开放,并且不计回报,他们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赞誉。选文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用词准确,篇章条理清晰,叙事通畅明了,逻辑性较强,语言地道生动,内容颇具教育意义。

  完形填空题空格分布均匀,相邻空格之间间隔适当,避免了提示信息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考点分布合理,其中动词或动词短语9项,名词5项,形容词4项,副词2项。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结合词汇、语法、语篇知识、生活常识、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而非简单考查其词汇使用和单句语法及意义方面的知识。在干扰项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测试的信度与效度,避免了干扰项与正确选项相似度过低或过高而引起的干扰性过弱或过强的情况。

  三、“阅读理解”选材新颖,话题贴近考生

  “阅读理解”所选短文话题新颖,内容丰富,在考查考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考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四篇短文题材多样,涉及生态平衡、奇人轶事、动物保护、科技动态等方面,话题贴近考生,颇具现实意义。其中A篇短文主要讲述了太平洋岛国瑙鲁如何从一个环境优美的天堂岛变成一个生态失衡、满目疮痍的小岛,这对于当前很多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国家很有借鉴意义;D篇短文介绍了一种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洗衣机,但是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新科技会让人们越来越懒惰,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或许值得深思。

  阅读理解题的考查深度也是今年阅读理解试题在题目设置上的一大突出特色。在试题设计方面,题干及选项设置科学严谨、简洁精炼,没有使用课程标准以外的词汇。设题使用了一些新的题型,例如,根据短文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诸如“作者写作意图”、“人物特点分析”、“主旨大意归纳”等我省往年试题中较少出现的提问方式,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这说明命题者的思路有了新的突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是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使得试题更为科学合理。

  另外,题目设置方面信息定位具体,考点分布均匀,语言表达简洁,准确。20个题目中有15个以完整问句的形式出现,这符合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原则,在这一点上相对于往年有了较大的改进。

  四、“阅读表达”话题意义积极,设题灵活多变

  “阅读表达”题的选文是一篇人物介绍。美国女孩Ashley16岁独自创办青少年社交网站GooseHead,大获成功。几年后,Ashley又出版TheGooseHeadGuidetoLife一书,畅谈人生感受,与读者分享少年得志的喜悦,倾诉成功带来的压力和烦恼,并为有意自主创业的青少年提出指导和建议。今年的选文摆脱了平淡的说明和严肃的说理,融新鲜的叙事编排和现实的教育意义为一体,体裁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实现了选材的突破。

  题目设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是今年阅读表达题的一大亮点。今年的试题舍弃了往年常用的同义语句替换、翻译句子以及细节信息列举等题型,保留了测试效果较好的回答问题、归纳主旨大意和信息补全等题型,这使得该题的测试目的更加明确,提高了试题的效度。题目的设计也更为巧妙,独具匠心,既考查了考生对段落主旨大意的概括能力(如77题),还考查了其利用上下文语境线索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如80题)以及准确把握篇章信息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如76、78、79题),将考查重点放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这更加符合阅读表达测试的要求。

  今年的阅读表达题各题皆需考生在理解消化原文的基础上,捕捉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并据此进行语法和语义调整,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尤其是考查考生把握篇章信息并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三道问答题中(76、78、79题),无一题可以照搬原文作答。例如76题,考生需要透过虚拟语气结构的表层意义,挖掘主人公创办GooseHead的意图,然后在理解该句的基础上重组信息,合理组织语言,归纳概括出结构和语义方面都恰当的答案。这种灵活的设题方式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这也说明,阅读表达题型经过短短几年的尝试探索,已经变得日趋成熟,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为高校选拔人才。

  五、写作题启用新形式,注重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写作题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写一篇短文,介绍课外学习英语的经验。作文题没有采用四年来一直使用的书信形式,而是要求考生为校报英文版面写一篇稿件。形式上的变化给考生传递了一个信号:高考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虽然今年写作题的呈现形式与往年不同,但是其考查目标与往年却是一致的:即注重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因此,今年的写作题仍保持了往年写作试题的风格。首先,题目情景真实,话题源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考生看到写作题目的时候,便会有一种亲切感,觉得是要对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进行一个总结。其次,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该试题题材取自考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是英语学习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考生都熟悉的话题。不论考生来自乡村还是来自城市,不论考生的英语水平是高还是低,都有他们自己发挥的空间,这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原则。再次,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是在我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潮流,同学们自己组织的各种社团、俱乐部在其学习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年的写作试题让考生对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进行总结,如参加英语角,写英语日记及浏览英语阅读网站等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让考生回顾自己自从学英语以来,尤其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所进行的课外英语语言实践活动,是一次对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

  总之,今年我省的高考英语试题,各个题型都保持了往年试题的一贯风格,既稳定又有一定的新意,既能满足考试选拔的需要,又会对我省高中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我省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

  突出能力注重探究平稳创新科学选拔

  ——2012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符合我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噬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试题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试题对中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总体来说,2012年物理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平稳创新引领课改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主题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

  1.试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第14题涉及物理史实、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选项中的“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考查了普遍规律与特定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重要规律的探究发现过程等,这些生动鲜活的史实展现到课堂上,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引导中学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学。

  2.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到我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际,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试题设计中,对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第21题第(1)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纸带数据为切入点,紧紧抓住了思想方法这一实验的灵魂。试题要求考生利用纸带记录的运动信息,探究多过程运动性质,对科学探究的某些重要环节进行考查,为考生展示实验探究能力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试题将多个问题融合在一起,巧妙设问,串珠成链,浑然一体。

  第21题第(2)题从最基础的实验规范如仪器使用、仪表选择、电路设计等方面设置问题。该题有助于扭转电学实验片面求深、求难,忽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引导电学实验教学降低难度,回归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上来。

  二、突出主干覆盖合理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能力层级设置恰当,知识覆盖全面,各部分比例合理。全卷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2个主题及选考部分12个主题中的8个。试题必考部分主要考查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考生的全面发展。

  必考内容中涉及到47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26个)考查了25个,Ⅰ级知识点(共33个)考查了22个】,占59个必考知识点的80%。另外,试题的必考部分还涉及到了单位制和实验两个主题。选考内容中涉及到2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5个)考查了5个,Ⅰ级知识点(共39个)考查了15个】,占44个选考知识点的45%。另外,试题的选考部分还涉及到了单位制主题。各部分比例为:力学41分,占46%;电学40分,占45%;选修3-3、3-4、3-5三个模块各占8分,这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各部分的内容比例一致。这些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主干知识,是考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且与大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回归基础彰显公平

  1.试题内容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要方法和核心思想等。试卷注重基础性,无偏题、怪题。全卷在试题材料选择、情景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考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例如,第15题以我国航天成就为背景,通过求不同运行轨道线速度大小比值来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16题给出了提升货物的运动图像,通过图像提供的运动信息探究物体的运动性质。第21题以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为情景,注重考查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确保实验考查对于全体考生的公平性。这些都是考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第23题采用常规模型,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巧妙融合在电磁学综合题目中。该题在考查核心知识的同时,兼顾基础知识点的覆盖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回归基础,避免过深、过难的题海训练模式,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

  2.试卷选考部分均采用“双题”模式,试题内容仅涉及各自选考模块的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试题在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等方面基本等值,彰显了公平性。

  第36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饱和蒸汽和饱和汽压,热力学第一定律,单位制等。

  第37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等。

  第38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玻尔原子模型,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公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

  四、注重能力体现探究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试题在能力考查中,特别注重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21题以常见的重物牵引物块运动为情景,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探究运动规律,将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等信息整合在一条纸带上。试题要求考生探究两种性质运动的衔接点,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进行考查。试题在考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上,将拐点附近速度的计算,滑动摩擦因数的测定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分析等问题融入其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赋予纸带问题以全新的面貌。试题充分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

  第22题以带有圆弧轨道的工件来构建模型。圆弧轨道在常规题目中,通常作为物体的运行轨道。在本题中,将圆弧轨道作为相对静止物块的支撑面,尤其在轨道停止运动后,物块将脱离轨道做平抛运动而不是沿圆弧轨道下滑。试题设计新颖巧妙,对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试题有助于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引导考生不能仅仅通过大量做题积累经验,忽视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应将物理学习切实转移到培养能力和提升科学素养的正确轨道上来。

  五、梯度适当区分合理

  试题设计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通过分层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容易切入,拾级而上,使不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能充分发挥,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

  例如,第22题按物体运动发生的先后顺序设置了3个问题,3个问题的设置知识层级分明、难度梯度合理。第(1)题面对全体考生,设置较为基础的问题,既使考生能很快入题,也缓解了考生的紧张心理;第(2)题体现对不同层次考生能力的不同要求;最后一问适当留白、略显开放,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既控制了题目难度,又使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

  第23题按照考生的思维特点,分别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磁场中及无场区的运动进行阶梯式的设问,有助于平抑考生对于电磁学综合题的紧张心理,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最后一问综合考查带电离子在交变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对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物理过程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步设问由简单至复杂、由基础到综合,既尊重考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设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递进性,保证了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纵观整卷,试题排列充分考虑了知识序、思维序、能力序、难度序,统筹兼顾,多序合一,合理排列,有利于考生顺利进入最佳的答题状态,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六、贴近生活关注科技

  2012年物理试题还采用了一些从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新颖情境,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领考生在生活中体验物之理,逐渐形成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例如,第15题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成功交会对接为背景,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辉煌成就,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给广大考生以极大的激励和熏陶。第17题分析了一个小型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考查考生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8题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气炉电子点火装置为背景,用1-2节干电池产生瞬间高压引发电火花,激发考生的兴趣,引发考生的进一步思考,题目凸显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立意新颖推陈出新

  试题选用背景材料贴近考生的实际,试题情景叙述简明扼要、清晰明确,问题设置独具匠心、巧妙平和,处处充盈着浓郁的物理气息。整套试卷具有噬合教学、立意新颖、推陈出新的特点。

  例如,第19题以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这一熟悉的情景展开设问,新颖之处在于题中给出的“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等势线,但非等差等势线,这一点需要考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后得出。

  第20题以磁场中导体棒的运动这一考生熟悉的情景为基础,通过施加功率恒定的外力,对常规物理模型进行了创新,将运动分析、功能关系、电磁感应等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导高中教学在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过模块整合,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提高考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23题以匀强磁场中的平行金属板为背景,将力学和电磁学等核心内容巧妙连接,展现了一幅力电交融、变化灵活的图景。试题既突出了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伦兹力等核心知识的考查,又兼顾了基础知识点的覆盖。既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典型运动形式的有机结合,也有基本技能和深度思维的有机结合,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切合我省高中教学和考生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社会,涉及内容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试题科学、公正、规范、严谨。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标签:山东高考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