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山东省2013年夏季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短暂放松后,将迎来不次于高考的任务,那就是填报志愿。今年山东高考志愿填报 ,最大的变化无疑是录取实行平行志愿。新政策下,如何填报高考志愿,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据了解,根据省招考院的安排,考生们的成绩将在 6月25日前公布,那考生和家长在成绩公布前,可以做哪些高考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呢?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高考专家,为考生和家长们支几招。
研究去年的填报指南
“这个志愿到底该怎么报啊,怎么感觉没地方下手?”最近几天,不少家长想赶快进入填报志愿的准备阶段,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对于这些家长,有一本书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那就是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在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上,有分批次院校名单、专业、计划、学制等,从提前批到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再到专科批,每个批次都列得清清楚楚,考生和家长只要一本填报指南到手,立即会觉得思路清晰很多。
今年各高校公布分省招生计划比往年晚,所以山东省201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尚未出炉。要想拿到最新版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还要等些日子。
不过,考生和家长可以先借一本2012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来研究一下,虽然每年的志愿填报指南会有一些变化,但是整体很具有借鉴性。2012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分为本科部分和专科部分两本,考生酌情选择。
此外,春季高考的招生计划,本专科都在专科部分的指南上。
家长考生研究指南,圈出部分目标高校后,可以登录这些高校的官方网站,详细查询高校今年的招生政策。
上网跟高校面对面
2013年,山东省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和专科批三个批次实行完全平行志愿录取,每个批次的一志愿,考生可同时填写六所院校,每所院校又可填写六个专业志愿。山东省平行志愿的实行,使得考生填报院校的风险大大降低,但是专业选择的风险却加大了,填报志愿时,需要考虑更多更细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和高校招生人员面对面交流。
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仍举行三次高考网上咨询周,第一次主要面向考前填报志愿的省份,已经结束。咨询周第二阶段时间为6月13日至14日和17日至19日,这一阶段虽然主要面向估分填志愿的省份,但对于山东考生来说,一些和高校相关的问题也已经可以上网咨询了。也就是说,6月13日起,有心的考生和家长,就可以上网咨询做准备了。
考生家长登录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后,选择自己的目标高校,首先浏览上面已回答的问题,然后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比如,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不同专业通常的录取排名、专业间是否有专业级差、某些专业录取有无特殊要求、平行志愿投档后没有特殊情况是否不退档等。
注意高校的特殊要求
真正的高考志愿填报要在6月25日之后才能正式开始,但是一些院校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却是从现在起就要开始了。
以外语口语考试为例,青岛市的外语口语考试安排在6月14日一天举行,如果考生错过当天的考试,以后想补就很难了。按照省考试院要求,报考英语(含科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日语、俄语等外语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外语口试。
对于考生来说,如果填报的高校需要有外语口语成绩 ,没有的话,就很难再报考这所高校,即使是填报了这所高校,也会退档。
此外,记者采访获悉,个别高校即使非语言类的专业,也需要考生有外语口语成绩,如果考生不提前做准备的话 ,到时会抓瞎。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2013年学校部分小语种招生继续放在高考提前批次。在提前批次的招生,要求英语口试成绩优良,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部分实行双语教学的高校,在一些非语言类的专业,也对考生提出有外语口语成绩的要求,所以考生要提前圈定目标高校,了解高校要求。报考军校、国防生、公安院校以及港校等,在填报志愿之前,都需要一些特殊的准备,考生们都不要落下了。
提 醒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四大误区
根据最近几年的志愿填报情况,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注重地域,不重学校
填报志愿时,往往注重学校所在地,而忽视学校本身的内涵,导致北京 、上海、天津 、南京等大城市的高校录取分数持续走高。
其实,各地都不乏部属重点以及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填报志愿要以上学为目的,特别是要找到适合个人兴趣的学校和专业。
追求“热门”,严重“撞车”
很多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数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
志愿的选择并不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不要忽视“冷门”专业。
不明就里,望“名”填报
不少考生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不掌握专业内容,盲目填报。
所以,应仔细查看目标专业的介绍及课程设置,将自己的专业志向及兴趣结合起来。
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家长和考生尽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场折中处理,家长在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 ,最好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
本版文/记者 刘雪莲(署名除外)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