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高考资讯 > 浙江省

浙江省2023年6月高考和选考科目试题评析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23-06-12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浙江考试作者:未知

  语文 平稳承接依标求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黄华伟

  浙江省慈溪中学特级教师欧阳凯

  2023年语文新课标Ⅰ卷,遵循课程标准,推进评价改革,平稳承接,依标开拓,充分发挥了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

  一、平稳“承接”,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1.选材广泛,实现“评价育人”。论述类文本选择英国作家赫托克·麦克唐纳的社会学著作《后真相时代》,文学类文本为上海作家陈村1984年创作的忆旧散文《给儿子》,古代诗歌是宋代林希逸的《答友人论学》,文言文选用了《韩非子·难一》和《孔丛子·答问》两则材料。这些材料关涉青春成长、问学求知、认识社会等不同方面,让学生在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得到品德与智性的陶冶,同时也创设了有利于他们深入思考的任务情境。

  2.设题开放,强调“典型任务”。精心设计综合、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第4题问“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考查了学生阅读、梳理的能力;第5题问“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根据文本概括”,考查了阅读、梳理与表达的能力;第20、21、22题则将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综合起来考查。

  二、“依标”求新,体现评价改革理念

  1.突出思维品质,启智增慧。论述类文本关于藜麦事件的深入分析,既让学生懂得理性看待媒体报道的必要,又通过试题让他们掌握证明错误报道的方法。文言阅读用群文互读让学生懂得,对圣贤的观点也应保持质疑精神,并要学会以事实进行批驳。古诗阅读则告诉学生应懂得“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第19题语病修改,分值增加到6分,并在题干中明确提出“逻辑严密”的要求。

  2.加强教考衔接,以考促教。试题能有机关联统编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任务。如第11题从过去以考名词的理解、文化常识的积累为主,转变为考动词的理解、课内外知识的关联为主;如第9题写文学短评的思路,直接关联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的学习任务。语言文字运用Ⅱ语料也来自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3.尊重写作规律,关注主体。“好的故事”这一作文题,其接地气、友好的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真实的生命体验,切合写作从感性体验逐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规律,也有利于进一步革除考场作文容易“假大空”的弊病。“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的提示语,意味着既可抒写个性体验,亦可阐释自我认识,既显得宽容、温和,也利于学生展示个性,写出开阔、深刻的思想内容。

  数学 深化数学基础考查核心素养推进教学转型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战明

  浙江省萧山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金兴

  2023年数学高考平稳落下帷幕,新课标I卷试题重基础、重情境、重思维、重素养,试卷保持了“有坡度、强综合、多层次、重区分”的特色。试题命制遵循《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全面系统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试卷很好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等方面的功能。

  一、似曾相识平稳过渡

  浙江省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今年是回归全国卷的第一年,重新开启了数学高考全国卷模式,所以本次数学高考对浙江省来说意义深远。今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叙述简洁凸显本质、注重运算和情境探究,与近几年浙江卷的特点比较接近,让浙江师生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

  二、创新情境强化综合

  试题紧密联系学科核心知识与生活实际,设计了“新能源汽车”、“课程选修”等相关的真实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考查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数学本质的综合能力。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容器容物”情境融合“球的接切”、“截面变化”等内容的设计,进一步“深化基础、关联结构、考查素养”,实现“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考查目的。

  三、深化基础素养导向

  试卷立足基础,分散分层全面考查必备知识。如三角函数的考查点包括:图象与性质、三角恒等变形、解三角形、学科综合情境中的三角求值;数列的考查点包括: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递推数列;函数考查点包括:复合函数、抽象函数、函数建模应用、导数与函数性质、学科综合情境中的函数导数应用等。

  通过综合情境题体现素养导向,系统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科学探究、数学表达等关键能力。全卷特别注重数学运算素养,以基础题(第1,2,3,5,8,13,14题等)考查数学运算法则和运算公式的正确应用;以探究题(第7,11,15,16,17,18,19,20题等)考查通过运算探究发现规律的学科关键能力;以综合情境题(第10,12,21,22题等)考查合理引元、适当变构、本质转换等优化运算的高阶思维,同时综合考查了“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展示平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中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发展素养的理念。

  总之,202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I卷以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问题情境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试题考查点灵活多变、问题探究点不落俗套,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减少死记硬背、摒弃机械刷题的题海战术,真正推进教学转型,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体现了高考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

  英语 五育并举,素养为导;文化融合,学用相伴

  嘉兴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徐雁光

  杭州市余杭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蔡晓佳

  2023年6月浙江省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秉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充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全面考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立足学科育人,体现价值导向

  试题在情境设计和素材选取方面充分体现服务于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发挥文化铸魂的育人功能。如阅读理解B篇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下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形填空语篇流露出竞技比赛中浓浓的人情味,弘扬乐于助人美德。又如语法填空语篇介绍了小笼包,以浸润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地方美食,学会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七选五语篇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经历的正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积极的方法应对人生中所犯的错误。第二节写作语篇讲述了一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写作比赛并获得成功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续写部分一方面引导学生懂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于内在变化而非外在表现,另一方面倡导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

  二、考查关键能力,凸显思维品质

  试题深化基础性,增强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大关键能力考查力度,突出思维品质考查的广度与深度。从广度上看,听力涉及各类真实生活场景,比如讨论周末活动、约定时间、餐馆就餐、朋友讨论外出安排、对校篮球队评价等。阅读涉及各类题材,比如自行车租赁公司的广告、对JohnTodd研发ecologicaldesign系统过程的叙述、有关digitalminimalism书籍的介绍、关于JoaquinNavajas对群体智慧效应研究新发现的介绍等,这样有利于拓宽思维考查的广度。从深度上看,阅读语篇的考查重点在于信息的整合、加工与提炼,凸显对高阶思维的考查,比如25、26题考查基于对文本特定信息深度加工的推断能力,28、32题考查基于对文本段内或段间信息整合的归纳能力,30、31、33题考查基于对文本特定信息深度理解的概括能力。

  三、注重学用结合,促进课堂创新

  试题以“素养立意”的评价方式呈现,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评一致中“教”与“学”的关系,开展学用结合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关注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顺应高考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到“以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比如写作第一节要求针对与外教Ryan沟通口语练习分组存在的问题写一封建议信,重点考查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对问题的阐释和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备融合“语言、思维、文化、策略”的综合视野教学观,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另外,阅读教学既要关注文本解读,更要关注对文本信息的加工过程,促进读思的协同发展。

  思想政治 聚焦核心功能坚持素养立意

  浙江省长兴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唐蓓

  余姚市梦麟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金银姬

  2023年6月浙江省思想政治选考试卷,聚焦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稳步推进高考评价走向“素养立意”,助力我省新课程改革。试卷具有三个特点:

  一、彰显时代主题,引领核心价值

  试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积极引入重大现实问题、社会热点话题与国家最新发展成果,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如第2、7、9等题,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外开放、主题教育活动等现实问题切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关心国家发展;第22、23、33等题,依托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俄乌冲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热点时政,培育学生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第11、16、20、30等题,聚焦人工智能、基层治理改革、传统文化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时代建设成就,引领学生树立“四个自信”。试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学生,以新时代伟大成就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优化试题设计,考查学科素养

  试卷以典型情境为载体,以学科任务为导向,在高考命题中落实素养立意。如第13题以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情境,结合表格数据作出分类与描述,考查科学精神素养水平;第29题第2小问,运用协商民主相关学科内容,以撰写主题宣讲提纲形式进行解释与论证;第33题围绕经济全球化议题,以短文的形式对题中观点予以辨析与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素养水平。上述试题,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根植必备知识,强调关键能力

  学科必备知识,是培育核心价值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科素养的重要支撑。试卷基本覆盖了高中思政学科各模块的核心内容,通过设置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教学打牢知识基础。如第8题和第12题,渗透大单元学习、研究性学习理念,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发展相关知识,从论据佐证和论点提炼两个角度进行考查,设问新颖。如第32题创设验证“吃核桃补脑”观点是否科学的情境,以实验数据为支撑,综合考查逻辑模块中思维规则、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等知识,文理融合。这些试题,围绕学科主干内容,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提供深度思考的空间。

  积硅步,至千里;汇小流,成江海。在高考命题开始步入“素养立意”的时代,惟有紧扣时代脉搏,夯实信仰根基,及时更新理念,实现教学转型,才能真正屹立新高考的潮头。

  历史 育人为本鉴往知来

  桐乡市高级中学特级教师郑婷婷

  桐乡市教育局教研科研室高级教师龚涛

  2023年6月浙江省历史选考试卷,全面贯彻党的育人方针,在继承2023年1月首考卷命题风格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依托必备知识、聚焦关键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充分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高度契合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具体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寓教于考,赋能培根铸魂

  试题充分展现历史学科培根铸魂的育人功能,寓教于考,在命题立意、材料选取、问题与选项设计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如第1题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第2题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第9题体现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及成效,第20题表达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第22(3)题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二、素养引领,彰显学科特色

  试题既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又会侧重对某一两方面核心素养的考查:如第17题,通过呈现古代世界两大帝国的疆域图,考查学生准确运用时空观念的能力。第21题继承了浙江卷史论题的风格,以“历史撰述的思想”为引子,凸显科学的历史观的重要性。第23题以“群学”“社会”“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为线索,立足特定时空变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历程,探讨“先进知识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的缘由,引导学生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涵育唯物史观素养。

  三、选必融通,引导历史教学

  试题注重以选必融通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如选择题2、11、13、16、19等鲜明地体现了选必融通特色。非选择题第22题以“丝绸”为线,串联唐代户籍、土地和赋税制度,新航路开辟后的中外贸易,“一带一路”建设等知识点,体现了核心价值引领下对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通的全方位考查。这将引导高中历史教学更好地走向选必融通,从而实现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四、稳中有变,服务人才选拔

  从题型布局看,采用了梯度层级的方式进行试题编排,选择题继续分为基础题和提升题,其中基础题比2023年1月首考卷减少2题,提升题增加1题,非选择题分值略微提升,历史小论文分值增加到12分。从题型创新看,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区分度,选择题部分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升了情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第7、9、15、16、18、19题等分别运用示意图、历史年表、统计图表、原始材料等多种形式的材料创设情境。非选择题部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浙江卷以主题句引领的风格,尤其是第24题以“德国橡子”杂志插画和“广岛上空形成的蘑菇云”历史照片入题,通过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完成小论文撰写,更具开放性。

  地理 守正创新显特色素养能力比翼飞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高级教师叶克鹏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正高级教师耿文强

  2023年6月地理选考试卷稳中有变,守正创新。除了题型结构、呈现方式等保持稳定外,首次出现开放性试题,体现了浙江省高考“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

  一、彰显学科素养,实现教学引领

  试题注重对人地协调观念、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等领域的考查,如稻鱼生态系统、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国家安全、湖泊湿地的固碳功能、美国东北城市带产业升级和交通发展等;试题关注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如野外地质考察应准备的工具、丹霞地貌景观图、黄河流域的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特点、天山北麓的绿洲分布特点、南半球部分海域的海水性质等。通过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引领地理教学以学科视角来阐释各类自然和人文现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念,彰显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二、聚焦关键能力,突出选拔功能

  试题注重情境创设,结合问题链的设计,全面考查了知识获取、实践操作和思维认知等关键能力,难易梯度合理,有效服务人才选拔。在知识获取能力方面,每组试题均需要从地图、图表和文本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地找出信息之间的关联,把握其中隐含的规律,并进行结构化理解。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需要针对问题链的要求进行论证、修正和改进,最终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在思维认知能力方面,通过对复杂的真实情境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辨,然后发表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观点。如“是否赞同南水北调有利于黄河上中游种植业发展的观点,并从水循环角度说明理由”,以开放的视角,综合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

  三、强化地理思维,凸显学科特色

  地理过程和地理空间思维是极具学科特色的思维。试题关注地理过程的考查,尤其强调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过程,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黄河口汛期陆地形态变化、湖泊冰水沉积物的总量变化过程、锋面雨雾的移动过程等;试题注重空间思维的考查,如定日镜朝向的转动方向等。试题中每个题组均配有图表,整份试卷共有29幅图,11幅统计图表;图表中蕴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图、析图,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用地理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图表呈现形式多样,有统计表、示意图、景观图、框架图、演变图、区域图、线路图、柱状图、曲线图、分布图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物理 立足真实情境注重基础知识指向素养考查

  富阳市教研室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何文明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骆兴高

  试卷结构、题型与首考保持稳定,试题内容以考查高中物理主干知识为主,试题在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的应用的同时,突出了物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体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具有很好的育人导向。题干简练,学生易上手,难度适宜,有较好的梯度分布。具体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

  试题十分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与规律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题到第9题考查了标量、质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半衰期、比结合能等概念的理解,考查了力的合成、匀变速运动、力的合成、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变压器原理等规律的应用。选择第14运用了组合式选项,尽可能的覆盖更多的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立足真实情境

  真实情境是考查核心素养的命题基础。本卷立足生活、生产和科技的真实情境,注重物理模型的建构。第2题足球运动,第3题铅球被水平推出,第4、第5题“玉兔二号”,第7题特高压输电工程等的实际问题为情境进行命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模型建构,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突出科学思维

  本卷突出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尤其考查学生在复杂、综合的多过程情境中的模型建构、推理论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第10题棒完成一次振动的全过程受力、运动特点和能量转化情况。第18题是滑块a在竖起圆弧轨道、传送带中运动,与滑块b、c碰撞等多过程问题,需要运用多个模型、物理规律和物理量间的联系来解决问题。第19题火箭落停装置中,导电杆在特殊磁场中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确定,回路中电压的特点,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第20题速度不等的一束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涉及极限速度、粒子分布规律的计算,需要较强的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实验探究

  试题对实验探究能力有全面的考查,立足教材经典实验,突出考查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能力。第16题第Ⅰ小题第一问中三个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分别考查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第16题第Ⅰ小题第二问,改变了教材实验中的装置,用二根弹簧串接来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的真正理解,最后一问,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小与两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关系,需考虑实验过程中其它外力做功。第16题第Ⅱ小题“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是教材中的,考查重要的电路实物连线、电压表读数、画U—I图线、根据图线求得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考查了学生基本的实验素养。第16题第Ⅲ小题,运用组成式多选题的形式,增加了实验考查的覆盖面。

  化学 稳中有进浙江特色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周忠辉

  绍兴市第一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赵贤祥

  2023年6月浙江选考化学试题以《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命题准则,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双新”改革理念,有利“双减”政策落地。保持试题的题量、题型、难度的整体平稳,课本实验、无机推断等内容的考查形式有所创新,呈现命题稳中有进。试题将学科内容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将素养立意和育人导向有机融合,彰显化学学科浙江特色,助力教育共富。

  一、精心选择素材,坚持立德树人

  情境创设更为简洁,开合有度,通过考查蕴含其中的化学原理,体现化学学科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凸显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从第1题石墨烯、光导纤维等新型材料的考查,到第21题胃动力药物依托比利的合成,中间穿插着化学烫发原理(第6题)、降低氯碱工业能耗(第13题)、硫酸型酸雨源头SO2的处理(第18题)、水煤气变换反应制氢(第19题)、铝土矿制备絮凝剂(第20题)等真实情境,这些素材或来自工业生产实践、或源于考生生活经历,引导考生关注材料、环境、能源、生命等与化学密切相关领域的发展,厚植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科学调控难度,引导中学教学

  试题充分考虑具体学情教情,从知识的复杂性、设问的层次性、思维的逻辑性等因素着手,科学调控难度,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顺利作答,既保证试卷的区分度,又关注考生的临场感受。选择题难度不大,有利于考生稳定心态,发挥水平。例如第1题至第11题,分别考查物质分类、化学用语、物质性质及用途、实验基本操作、氧化还原、离子反应、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等必备知识。非选择题注重设问的层次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各个小题由易到难,每位考生均有较好的表现机会。例如第17题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从简单识记基态氮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开始,到将烷烃、烯烃的结构与性质迁移运用到分析氮烷、氮烯的结构与性质,最后到对晶胞参数和晶胞配位数的考查,螺旋式上升,引导中学教学,服务为党育人战略。

  三、考查关键能力,服务高校选才

  试题内容依据新课标、新教材,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引导中学教学回归教材,重视学科思维和方法,避免超前超量学习,体现“双新”改革理念,有利“双减”政策落地。例如,第5、8题是对课本实验的重现,引导师生重视教材实验;第12、16、20题引入丰富的实验情景,从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获得等多个维度,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考查高阶思维品质,服务于为国选才战略。

  四、善于适度创新,培养拔尖人才

  试题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1月份试题对比,创新试题考查角度,引导师生摒弃机械刷题。例如,第18题由无机框图改为工业流程,增加了情境的真实性,降低了对数字处理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从化学学科角度进行思考与推理的要求。二是创新试题呈现方式,较多的符号、图形、表格、数字等信息,需要考生深度挖掘、全面分析、准确概括、精确表述,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信息中蕴含的反应规律或化学原理。例如,第14题通过给出反应热和产物占比信息,判断不同条件下两个平行反应的发生情况;第19(2)题通过体系总压、反应物水碳比和产物分压等数据信息计算压强平衡常数并分析可能的副反应;第19(4)(5)题如何根据题给信息,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影响,分析得到结论。这些试题呈现方式的创新,让考生置身于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可以有效测评不同考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激发其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总体来说,2023年6月浙江选考化学试题命制注重基础知识的结构化、关键能力的系统化、核心素养的外显化、学科价值的最大化,发挥育人与选才双重功能,彰显化学命题浙江特色。

  生物学 凸显学科价值引领重视思维品质培养

  浙江省江山中学特级教师李艳华

  浙江省桐庐中学正高级教师徐玉华

  2023年6月浙江省生物学选考试题命制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导向,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真实的情境、创新的支架和灵活的设问,突出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兼顾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够有效服务高校选拔,有力加强课堂引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一、融合实践,融入成果,凸显学科价值引领

  本卷借助真实的情境,将具有新颖性与时代性、能反映我国民间生活智慧的实践、体现我国科研智慧的成果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等融入其中,凸显了高考评价的学科价值引领。如第1题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第2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酸雨防治、第9题野生稻驯化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第11和12题小曲白酒的酿造、第22题植物工厂等,这些实践智慧、科研成果和环保理念的情境,不仅仅为考查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搭建支架,更加凸显了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引领。

  二、稳中有变,灵活设问,彰显服务选才功能

  相比于2023年1月的首考试题,本卷在题量、题型、考查主干知识稳定的基础上,试题的情境更为丰富、设问的角度更加新颖,试题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更高,彰显了试题服务高校选拔育才的功能。如第3题基于不同生物同源DNA序列的比较,考查进化中生物的亲缘关系;第16题基于给定的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分析着色性干皮症(XP)患病相关机理;第18题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断翅形和眼色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第19题灵活运用PCR和电泳技术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第20题综合分析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及成因。非选择题创设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技术进步、科学前沿等方面的情境,设置有“原因分析”“判断依据”“结果结论”等多个长句表达试题,通过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理性思考、实验验证、质疑创新等方面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考查。

  三、重视实验,强化探究,尽显生物学科本质

  科学探究素养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卷重视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讨论等能力的考查。例如试题中第23题考查了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设置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等能力;第25题以减压反射为背景考查了实验设计思路的完善、以表格形式预测实验结果并学以致用,尝试分析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的生理学意义。整卷多处将科学探究的思维和方法融入不同试题进行考查,既培育了科学探究的素养,又尽显了生物学的学科本质。

  技术(信息技术) 稳中有变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征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特级教师李伟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魏雄鹰

  本次选考试卷是我省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双新”课改后的第2份试卷。纵观全卷,可以看出本次试卷沿袭了信息技术考试一贯坚持的知识与能力并重、选拔与导学兼顾特点,正面引导、以评促学。

  一、传承兼顾发展,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核

  本卷整体架构与1月首考卷基本一致。试题总数还是15题;必修模块与选择性必修模块1的试题数量与分值分布基本不变,各占50%左右;各小题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点分布传承了首考卷的多数考核点。整卷难度与首考卷基本持平,有利于减轻考生负担,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在稳定中,也能看出一些变化,部分题目的知识点分布与首考卷不同,如1月卷第13题是有关信息系统应用的题、第14题是有关数据处理的题,本卷第13题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题,第14题是书房环境监控系统问题,适当的变化有利于对教学进行正确的引导。信息技术一直都很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本卷注重学科重点知识、核心能力的考核,尤其关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第1、2、3、5题分别考查了数据和信息、信息系统功能与应用、人工智能、网络系统的概念与理解。

  二、关注科技创新,渗透学科育人理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选择时兼具时代性与基础性,注重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时,思考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履行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本次试卷在选材中结合了国产优秀科技成果,重视在试题中渗透立德树人的价值观考核。如第4题考查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第6题选用了国产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作为素材,初步体现了自主可控意识方面的引导。

  三、坚持素养导向,体现信息技术学科优势

  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基于素养的评价,需要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学生完成各类任务时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考核。本卷创设了多样的情境,注重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如第2至4题,创设了某智慧课堂系统情境,第13题创设了仓库仓储问题情境,第15题创设了工程领域情境。基于这些情境,考核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计算思维,是每次信息技术选考的重点。如第13题考核了分析问题、抽象建模、设计算法以及程序实现的能力;第15题考核了学生运用数据结构与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份试卷既体现了信息技术科学原理的考核,也关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素养考核。

  技术(通用技术) 学科大概念引领真实任务设计落实思维和素养考查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孙俊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张瑾烽

  2023年6月通用技术选考试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素养导向、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践行知识、能力、素养相结合,在大概念引领、任务设计等多个维度开展了积极探索。本卷总体结构稳定,优化了局部细节,卷面组成清晰、素材新颖。试卷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素养层次的考生,有利于引导课堂教学。

  一、学科大概念引领,强化育人导向

  学科的两个大概念是“设计”与“制作”,下有“结构”“流程”“控制”“系统”等次级大概念,其核心要点是能从设计者、测试者等角度去分析评价产品和解决技术问题,建立设计全过程的基本概念。本卷重视考核学科大概念,并作了积极探索。如第8题的“卷染机系统”,它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提问,通过“电机功率的选择”“滚筒转速的匹配”等任务考查系统大概念。如第13题的第(3)小题,给出了设计浇水系统时进行的各种分析,通过设计中的这些方法或手段考查考生对系统分析主要原则的理解,而不是简单考查与系统相关的某个概念的理解。命题能抓住教学的痛点与弱点,并给出正确的教学导向。

  二、真实任务设计,学科特征明显

  本卷注重学科内容和真实任务的结合,用较为真实的任务或问题测评考生的能力与素养。如第2题的电梯轿厢,从防冲顶装置中引出对人机关系认知的考核。如第3题方凳,从榫接加固方案引出设计方案的筛选。如第6题通过楔块的工作过程,考核结构的受力。如第14题是为了台风天减小广告牌风阻,引出两片广告牌可同步转动的设计任务。如第15题的二极管测试电路,通过情境变换,设计了判断电路测试时的现象、判断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频率有关的元件以及用比较器设计新电路等真实任务。这些试题都是通过真实的任务或问题,考查考生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素养水平,技术味浓,学科特征明显。

  三、突出能力与素养考核,体现课程理念

  本卷重视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图样表达”“创新设计”“物化能力”等素养的考查,既延续了之前的优秀做法,又做了新的有益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如第7题三视图和尺寸标注的重新出现,既表明“图样表达”在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性,又体现“双新”背景下侧重学科素养和能力考查的特征。如第8题卷染机的分析,延续了上次的改变,从系统的实际功能角度而不是从系统相关概念、定义角度进行考查,凸显了能力考查的重要性。如第13、14、15题,继续采用单选、多选混合的模式,对学生的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第14题,要求用一个电机驱动两个运动主体的转动,对“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做了有益的探索。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