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全球高等教育,都知道美国是佼佼者,尤其是常春藤大学,更是从来不愁生源。然而近年来,随着欧洲高校吸收国际学生的条款越来越诱人,同时亚洲国家大力加强自身的高校建设,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源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连一些老牌名校都不得不放下身段,投身进来。
优势削弱
去年11月以来,中国观众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电视画面:一群亚裔模样的年轻人,在强劲的背景音乐中跳霹雳舞、弹吉他。这不是什么音乐舞蹈班广告,而是美国政府吸引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宣传片。它要传达的信息是:美国欢迎中国学生。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花大力气向国外推介自己的教育制度。
美国不是唯一行动起来的国家。一些新的潮流趋势正在改写全球教育格局。各国政府,尤其是中国和印度,正以前所未有的投入改善他们的大学教育水平,并不遗余力地提升其国际知名度。欧洲国家将各自的教育体系统一起来,使之更具吸引力。私立学校则在先前从未涉足过的发展中国家全面登陆。
从前,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从来都是坐等优秀学生自动投奔其门下,如今,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美国现阶段依然保持着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全球前100所大学排名中,约有一半在美国。但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加强了对学生签证的控制,这给人一种感觉,好像美国不再欢迎外国人。结果,"9·11"之后的3年里,美国招收的国际学生每年下降2.4%,这还是32年来首次发生。
国际学生的队伍迅速壮大,如今约有250万人留学国外。然而美国在这个市场上的份额却在不断缩小。根据美国教育理事会最新报告显示,2000至2005年间,最热门的6个留学地点中,美国的增长幅度最小,只有17%,而法国为81%,日本为108%。总体而言,美国的国际学生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25%下降到2004年的20%。
群雄逐鹿
竞争激烈的另一个表现是,高知名度大学不再集中于某几个国家,而是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
英国伦敦《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关于全球高校知名度的排名一向为西方社会所认可。这些年来,美国在前10位中始终占有8席,英国占有剩下的两席。但10名之后的排名,则变化巨大。《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编辑约翰·欧利里说:"今年前200名名单中,至少出现了30多个不同国家,我想这一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这些最具竞争力的大学在争取优秀生源方面各有奇招,最流行的做法是增设国外教学基地,开展联合颁发学历证书的国际项目。
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采取类似竞争措施。美国教育理事会今年5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131家私立大学与国外大学建立了联系,英国近一半高等教育机构在中国提供教学服务。在新加坡设立校区、实验室或合作项目的外国大学有几十所之多,包括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和康奈尔大学。
亚洲崛起
亚洲国家留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为防止人才流失,各国加强本国高校建设,积极争取人才回流。
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3%,它计划未来几年里将这一比例提升到4%,比欧洲的1.1%和美国的2.7%都高。
今年早些时候,马来西亚宣布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国际教育中心,在2010年前实现10万外国人留学马来西亚的目标,这一人数是目前的两倍。
为了吸引最好的教授前来任教,新加坡多所大学提供十分诱人的薪金,完全可以与美国顶级大学相媲美。而年轻学者的年薪也大多超过18万美元。
英语教学是美国和英国高校最大的优势。近年来,为提高吸引力,许多亚洲国家的大学也开始实行全英语教学,这对美英高校构成很大威胁。
在亚洲各国的努力下,一批新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中国20多年前的大学入学率不足2%,如今已经超过20%。今年7月,印度举行首次正式会议,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主持,计划重建该国最古老的大学──那烂陀。这所大学最后一次开学是1197年。
布鲁塞尔的学术合作委员会主席贝恩德·瓦赫特警告说,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大学,如果不加速现代化进程,将在10年内被中国和印度所取代。
加入战斗
面对来自亚洲高校的挑战,一些传统的"留学基地"纷纷打出广告,加入到生源争夺大战中。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这曾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今年2月,美国宣布将于明年投入100万美元,向中国和印度播放美国高校教育宣传片。英国3月公布的国内大学调查显示,79%的大学和学院今年将扩招国际生源。7月,法国政府宣布,2012年前将投资500万欧元用于大学教育现代化改革。备受瞩目的欧洲"波洛尼亚进程",则承诺2010年前实现整个欧洲大陆高等教育学历标准化,使得欧洲院校的文凭得到统一的国际认可。
美国常春藤联盟学校和英国剑桥大学等老牌名校,在日益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中还有一个别人无以效仿的优势──钱袋充足,可以确保为最优秀的教授和学生提供最好的实验室和图书馆。
哈佛大学今年宣布,将从捐款基金中拨出280亿美元(相当于所有英国高校捐款总额),资助所有来自家庭年收入少于6万美元的学生免费入学。这意味着,对于来自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学生来说,一旦被哈佛录取,将获得最便宜的高等教育。
虽然在顶级高校竞争中,美国和欧洲仍保有一定优势,但在二流高校竞争中,他们越来越力不从心。纽约大学教务主任凯瑟琳·斯廷普森说:"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香港正成为留学的热门地区。人们希望行走在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