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法国《世界报》11月15日报道,欧洲大学开始反击,欧盟成员国受够了上海交大年复一年"压低"欧洲大学的排名。不久之后它们将拥有自己的排名。
欧洲对上海交大高校排名的态度先是无视,后是批评,最后欧洲高校界感受到了压力。
法国《世界报》报道说,2003年出现的上海交大高校排名总是把美国的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排在前面。在前100强中有34所欧洲高校,而美国有58所,亚洲有8所。
13日,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长奥迪勒·坎坦在巴黎举行的关于“教育系统国际对照”欧洲研讨会上宣布,将进行招标,以在2010年出台大学排名。
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加强欧洲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强欧洲大学的流动性。目前欧洲大学的流动性很差:只有4%的欧洲大学生在大学生涯内曾到国外学习过。
在法国,2007年准备发放的2.7万份Erasmus奖学金有4000份没有找到领取人。“Erasmus奖学金需要新的活力”,法国高教与科研部长瓦莱丽·佩克雷斯表示,只有3%的欧洲教职研究人员在欧盟另一个国家工作。
佩克雷斯希望将来的排名能够揭示欧洲大学的“真正成绩”,同时保证信息“透明”。她还希望排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提高欧洲大学的吸引力。
欧盟大学排名将主要借鉴德国在十几年前创立的高校发展中心的做法。德国高校发展中心按照三十几种指标对232所大学进行排名,这样有助于学生择校。排名的标准多种多样,例如出版物的数量、学生的融入情况以及学习条件等。
欧洲大学排名同样将采取“多重标准”,同时考虑每个学科的教研质量。因此,要将大学排出名次其实很困难,欧洲给自己的大学排名的设想,主要是绘制一张“地图”,让各学院之间相互比较、帮助学生们明白地做出选择。最后,欧洲排名将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目的是与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校排名一较高下。
2003年出现的上海交大高校排名总是把美国的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排在前面。在前100强中有34所欧洲高校,而美国有58所,亚洲有8所。
欧洲对上海交大高校排名的态度先是无视,后是批评,最后欧洲高校界感受到了压力。除了上海交大排名外,已经存在很多高校排名,例如《金融时报》MBA排名、荷兰莱顿大学排名等。
佩克雷斯表示,所有这些排名都具有“毋庸置疑的缺陷”:过于注重名气而非客观指标,后者需要大量的收集与分级工作。
上海交大排名看重研究成果(研究人员以及以前的学生获得了多少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在著名科学杂志发表了多少文章),从结构上说不利于欧洲高校。这是因为欧洲的大学一般规模小,更加注重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