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大学专业不如意 留学转专业谋个“好出身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9-03-03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薛冰

  来自中国国家留学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的留学比例较于前年同期增长了15%-20%,大大超过了2008年以前维持在10%左右的留学比例。社会将此增长归功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人员流动受阻,大学生就业困难似乎成为留学风潮的唯一动因。然而,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造成“留学虚热”现象还有他因,并非金融危机造成的异常状况。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现有的“留学热源于金融危机影响”一说其实有媒体、社会大众放大的嫌疑,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导致大学生留学风潮剧增的最大原因,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体来说,大学生受高校扩招影响,就读专业及学校不尽如人意,估计将来影响就业,想通过条件日渐放宽的留学之路洗刷“坏出身”,同时也通过考取语言资格增加就业资本,才是主要原因。

  为“洗底”大学生纷出国

  金融危机在2008年9月才发生,而记者在小范围的抽样采访中发现,许多对就业问题未有了解的低年级本科生早早就制定出国留学的计划,而大二大三阶段更是让更多人转向留学的关键时期,他们产生留学意向,是在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并没有对他们的留学计划产生过大影响。

  那么,大学生们为什么纷纷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考虑留学呢?据了解,自2002年开始,全国本科开始扩招,此后三年内虽然扩招速率有所放缓,但对中国本来就庞大的基数作用相当有限。伴随高校扩招而来的,是不尽如人意的高校教学质量和专业分配。由于高考报考志愿的缺陷,不少大学生认为入学专业或考取学校不佳,但高校对转专业又控制较严。而留学则对跨专业没有过多的限制,并且大多不要求专业考试和经验,同时,不管最终能否成功申请出国,语言考试成绩在外企应聘中也相当有利,所以不少同学将留学视为洗刷“坏出身”的另一种途径,并把经过入学考试,考取语言资格看作是“一石二鸟”之计。

  留学制造的新难题

  记者调查发现,然而,据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留学风潮越吹越热,但不少学生申请留学的心态还是较为盲目,在办理出国的征途上误区多多,这证明,若为了减少就业压力而选择盲目留学,反而很可能增加更大的负担。相关专家建议,有意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应小心避免以下误区,“算好帐”才慎重决定应否留学。

  1 为留学放弃国内的机会

  大多准备留学的学生最初仅仅是抱着“多一条路”的尝试心态,然而,留学准备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光是两大语言考试已是近万花销,此外还有学校的申请费和大量的资料邮寄费用等等,若有中介参与则不下5万。而且一般的语言考试准备时间是1个月到半年之间,推荐信除了要获得教授的许可还要多次 “厚着脸皮”催促甚至代为书写,留学文书的准备绝对是一场长期战争。中山大学东校区一名同学表示,光是准备推荐信和相关资料就让大三下学期整个学期无瑕上课,若要兼顾找工作或考研更是不可能的任务,故当选择了推开留学大门时,大多已经关上了其他的窗。留学已成为“必须的可能”。

  2 过于依赖留学中介

  如今的留学中介一般根据申请的国家和申请者情况和想要申请的学校来制定收费标准,基本在3万-5万元之间,并且近年来不断飙升,以某中介为例,2007-2009年从20000元飙升到50000元。那么中介费是否物有所值?中介能够提供标准化的留学文书模板和文书修改服务,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学校,简化了个人手续增加了成功几率。但其弊病在于由于保证高成功率而降低了报考学校或专业的水准。

  3 推荐信函信用度不高

  一般申请需要提交2-3封由教授或工作单位提供的亲笔推荐信,而近年来由于推荐信函的严重不实,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基本形同虚设,因此更有许多学生因为怕手续麻烦而冒签、代笔等,更加重了国外学校对中国学生的不良印象,也是对大学生信用观念的一种侵蚀。

  4 国外奖学金不容易拿

  奖学金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渠道获得,其一是国家成立的奖学金项目,名额限制和全奖的诱惑使竞争远超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基本上获得名额者多为全国前十名的名校。其二是所报学校的院系入学奖学金,此类奖学金数量较多,但要分研究型和授课型两种情况。

  研究型课程基本都设有奖学金,但招生人数和难度也较高,而当前留学热门方向的授课型课程名额是非常紧缺的,尤其是商科类的热门专业对外国留学生基本不配名额。

  大多奖学金的额度可抵偿部分学费,但筛选是极其严格的,本科需有良好的学术表现和社团活动经验,名师或名企非常坚挺的推荐信,并且有一篇非常具说服力的个人规划方有机会,可见对于抱有侥幸心理的同学来说,申请奖学金并不是一条实际的选择。而在入学以后,只有通过优秀成绩(一般是前5%)才能获得年度奖学金的机会。

  而在不具备奖学金支持的情况下,学费粗略来说,香港一般在80000-100000人民币/年之间,澳洲在 150000-200000人民币/年之间,美国在200000-300000人民币/年,而生活费一般是学费的1/3-2/3间。这样的开销在中国普遍来说是要全家勒紧腰带的,那么这样的高投入,是否能得到高回报也难于估算,令不少有意留学的家庭迷茫。

  5 就业定居仍是难题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大学生仍然有着强烈的规避心理,认为国外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且留学申请无需进行专业考试和入学考试,一些大学活动表现不佳或所读大学不称心的学生和家长,认为留学就等于打了一支“定心剂”,留学后便可在留学国工作定居,实在不济也可回国找高位就业

  但实际上,留学后就业定居难的问题,已日渐浮上水面。就近年的留学生就业来说,在美国、香港、欧洲等国家毕业留下的几率很低,而在当地定居更是难上加难,香港要求定居9年,美国7年,就连最松弛的澳洲现在也极其难找工作。对于学生签证已过期的毕业人员来说,唯一的逗留方法就是工作签证,一位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新闻系留学毕业生告诉记者,毕业后只能免费打工以换取工作签证,到新西兰8年后才拿到了永久居留证(PR),花费近80万人民币。

  而对于“海归”而言,就业也并不轻松,除了名校和良好学业表现的保证以外还必须有对口的专业支撑,例如前几年国外兴起的电子商务专业在毕业时段内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成型的就业规模,导致就业不对口。而对于想躲过2008年就业危机的申请者来说,应当做好承受更强烈的就业震动的心理准备。记者 薛冰 通讯员 周俞希

标签:资讯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