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我们都是中国的好朋友!”
——保加利亚部分留学中国毕业生座谈会侧记
新华网索非亚11月2日电(记者 谢学敏)2日下午,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一楼会议大厅气氛热烈。20多名不同时期留学中国的保加利亚老中青三代汉学家汇聚一堂,畅谈他们留学中国的经历,抒发与中国人的友谊,设想如何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座谈会由中国驻保使馆教育组曾宪洪二秘主持。中国驻保大使郭业洲出席座谈会,仔细听取每一位与会者的讲述,并祝福和寄语他们。
满头银丝的保中友协主席伊利亚·塔巴科夫上个世纪50年代留学中国,是保加利亚派往中国的早期留学生之一。他说,他学的是外贸专业,一生都与中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时保中两国都很穷,但是看到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变化,他们这一代留学生非常欣慰,非常高兴。对于两国一直坚持互派留学生的做法,他也非常赞赏。
迪米特罗娃是已故汉学家伦乔·迪米特洛夫的遗孀,她的丈夫于1967年出版了保语版的《老子》一书。迪米特罗娃虽然不懂汉语,但对中国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她深情地回忆说,“伦乔每天早上起来要哼《东方红》的曲调,洗漱、早餐之后便开始练习毛笔字,一边练一边告诉自己的妻子,中国人创造的汉字太神奇了,我对每一位会讲汉语、写汉字的人都充满敬意!”
伊瓦茨和格尔加娜是保加利亚汉学界的伉俪,他们因为学习汉语在中国相识、相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伊瓦茨说,留学中国让我有机会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更给了我认识现在妻子的机会,让我们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格尔加娜说,汉语和中国文化是牵动我们缘分的红线。在中国度过的时光,就像我现在做母亲一样,是人生最美的幸福时光。“请你们相信,我们都是中国的好朋友!”伊瓦茨现在保外交部工作,分管保中、保蒙关系,格尔加娜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还在攻读东方文化的研究生课程。
安东尼娅·灿科娃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现在的圣彼得堡大学)中文专业,后多次到中国进修,目前是保汉语口译的“台柱子”。去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保,她是保方的主翻。流利的口语、扎实的汉语功底、稳健的气质,给大家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她现在是索非亚大学东方语言文化中心汉语教研室的老师,为保方培养更多的汉语人才默默地工作着。
施雅娜的保文名字叫雅娜·希什科娃,目前是《中国全知道》网站的“斑竹”,热心地传播中国文化。她说,我现在在索非亚大学教授汉语,保加利亚的汉语学生相当优秀,多次在“汉语桥”决赛中获得好成绩。现在保全国学习汉语的中学生就有520人,很多人都想去中国继续学习。
不同年龄段的留华生纷纷表示,他们非常感谢中国在那么艰苦的年代就制定了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政策,他们都是这项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每个学习汉语的人都感谢中国政府,他们都把去中国留学看作自己人生的最大机会。
郭业洲表示,中国接收外国留学生的政策不会改变,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保加利亚学生留学中国。他寄语老一代留华毕业生要保重身体,情系中国,传承友谊;寄语年青一代汉学工作者要勤奋好学,学有所成,力争成为促进中保关系的使者。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