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试题 > 高考辅导

家长PK学生 报志愿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06-23文章来源:人民网作者:未知

    简要内容:人生几十年,能够让你恣意挥洒的日子其实并不多。读大学前,要一门心思备战中考、高考;工作以后,虽说现在跳槽很常见也很容易,但要从一座城市跳到另一座城市总是有点难的,况且父母年纪慢慢大了,现在又都是独生子女,要让他们不过“空巢”的日子,总还是选择在家乡就业来得现实些。

    如果说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前,学生是整个高考的主角;那么现在,进入到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似乎就成为了当然的主角。
    这几天,每个有高考生的家庭都会开起“家庭圆桌”会议,一次又一次地讨论如何将已经到手的高考分数进行最充分的利用,为最后赢得一个圆满的学校和专业而奋斗。
    于是,本报专门约请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往届大学生,来回眸自己当年选大学和选专业的得失和感悟,或许对此刻正在彷徨的家长和学生有所启发。
    -汉克(1986年考入武汉大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硕士生回眸得失——
    在捉摸不定中,我对自己说:
    实在,再实在点
    20年前的这个季节,我们和我们的家长,还有老师,也遇到了这个问题。
    选名校、选专业,还是选城市?
    当时,我们都自以为是地说出了各自的选择和它的理由。

    但后来证明,结果在我们所有人的想像之外。
    这事,在今天想起来,还像做梦一样。这或许足以说明:我们立足的这片土地上世事多变,人生不可思议,人只有实在。
    20年前的夏天,高考过后,我们拿着志愿书,在估算了分数之后,觉得还不错,第一诉求是:我要报重点大学,要有名的。
    我们像多数注重荣誉、初出茅庐、华而不实的青年,要的是名声和骄傲。
    而当时的爹妈,也像今天的爹妈一样疼孩子。他们看着18岁行将出门的孩子,翻来覆去想得最多的是路途的远近:到底是去北京、还是西安,还是广州,还是家门边的上海、杭州?

    多少远,就意味着多少牵挂和不放心。还是近点吧。

    而班主任混充比这一家家的老少都见识得多,他觉得这一家子弄不拎清,就在一边大声提醒:再远也就是呆4年,再大的城市也不意味你今后能呆在那儿,所以你们别挑地方,要挑专业,专业!专业是一辈子的事,懂吗?

    爹妈们所有的人生经验似乎都被老师点了回来。他们想,对呀,老师真是高,要不怎么是老师呢。
    于是他们冲着小孩嚷:名校有什么用,再好的学校,读不够热门的专业,有什么用?专业是一辈子的事,专业比学校重要,名是虚的,专业是跟你一辈子的,不仅意味你这一辈子要干的是什么活,还意味着你找工作容不容易,吃不吃香。
    他们说得对吗?错!
    4年以后,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候国家已不包分配了,可以自己找工作,找不到,档案就回原籍。
    一出校门找工作,就发现4年前老师说的,家长说的,都不到点上。
    因为你发现:选择城市比选择专业重要。
    因为再好的专业再新的专业,在几年间各地学校都会一窝蜂地上,用中国人民大学纪校长的话说,中国人会用三四年的时间把最最热门的专业搞到遍地开花乃至让它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为止。所以,放到今天,哪还有什么特别稀缺的、别人要不到学生的专业,而且就等着你去上岗?
    而此时,你所求学的是在哪个城市却变得比较重要。因为,如果你想呆在这个城市,那么,求学的这4年下来,你对这城市多少有点了解,你多少有些老师、有些师兄师姐在这城市里给你构成了点人脉,多少有些单位的动向你有所耳闻,多少有些单位到你所在的学校和院系来要人、开招聘会……
    而如果你对你所求学的这座城市并不心仪,你正如你中学老师所说的是为了专业而不是为了城市到这里来熬了4年,而此刻你向往的是另一座大城市,那么,此刻,你的问题就来了,因为那座城市对你来说,你完全生疏,没有导师、师兄等等人脉,也没有临毕业前与那座城市有关的各种就业信息及时传到你的耳畔,也不会有单位到你们学校来要人。
    这时你觉得4年前自己有多么好高骛远,跑那么远找那么个不高不低的所谓名校有什么用,还真不如实实在在就冲着省城填报当年的志愿。它给我们的感受是,很多事,在最初判断不了结果,因为很多政策、形势时刻在变。在中国,不太想得到4年以后的情况。
    所以,在捉摸不定中,对自己能有的要求应该是:实在,再实在点。
    本世纪在校大学生,想走国际化路线——

    我就要去拼国际名牌大学
    -陈成(2006年考入南京某高校)
    2005年,我在杭州一所第一流的高中学习。我很刻苦,从高一到高三,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我的想法也很单纯,就是要考进全国一流的重点大学。
    高三下半学期的时候,学校有各种各样自主招生的名额,我选了南京某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完全是想为自己的高考保个底。

    其实,高考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心理考试,但我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北大、清华肯定没戏了!
    去南京吧,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学校最好的专业。
    或许命运就是奇特而又微妙。就在去年底,我开始全力争取一个公费留学项目,而且已经成功。今年8月,我将去法国,接受两年的双文凭联合培养。所以,我坚信:名牌大学会带来更多的机遇。

    两年前,好多人问我:“去外地会不会很寂寞啊,一个人会不会很不习惯啊?”当时我真的一下子没有勇气说上来。但是,妈妈的支持饱含了无奈,饱含了希望。
    我从刚来到学校的那一刻,就铁定心要好好学的,既然已经离家这么远,不能辜负家人的期望,也想借此证明高考的不成功是绝对不能就此对一个人的能力下定论的。

    我首先选择了静下心来学习,并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上面,当然我也参加了不少社团和学生组织,因此生活显得充实而且丰富。
    这段时间,我学习了法语、办理了一系列繁琐的出国手续。前几天,父亲专门从杭州赶到南京,来看看能帮我做些什么。
    我们父子俩相对坐在学校的餐厅里,那种成功的喜悦似乎不需要言语,都能清楚地在彼此的眼睛里捕捉到。
    毫无疑问,此时此刻地我,当然是豪情万丈。
    我即将要去的法国高校,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哦,我喜欢名牌,我真是太幸运了!
    当然,这两年的大学生活还是有些遗憾,因为没有机会拥有一段青涩的校园恋情。呵呵,开个玩笑。
    上世纪90年代末,勇闯西北的女生——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
    -周密(1997年考入西北大学新闻系)
    最美的风景在远方。
    大学究竟是选一个离家近的还是离家远的?每到填报高考志愿的时节,这个犹如是“生存还是死亡”的历史性难题总会摆在家长和学生面前。
    我个人的意见是选个离家远的学校。
    杭州人恋家,几乎是全国出名的。记得我读高三时,同学流传一句话:“天南海北任党选。”意思就是说,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只有这四座城市是可以考虑的,其他一概免谈!
    我却大笔一挥,很豪爽地写下“西北大学”4个字,结果去学校交志愿表时,一个好友的妈妈看到我填的是西安的学校,当场眼泪就下来了,心疼地问我:“你干吗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啊?”
    是啊,干吗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那时候的我喜欢看历史小说,对汉唐雄风浸润下的长安古城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站在古城墙上,呼吸一下曾被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呼吸过的空气。
    等到了西安,也曾小小后悔过。食堂里的菜几乎没有一只不辣的,让从小不吃辣的我无从下嘴;每次回来买火车票,起个大早去排队,还不一定买得到,火车一坐就是28个小时……

    不过,所有这一切不顺和烦恼,经过时间沉淀后,都变成了记忆中一段值得回忆的插曲和宝贵经历。
    是的,经历。这是我赞同去离家远的学校读书的最大理由。人生几十年,能够让你恣意挥洒的日子其实并不多。读大学前,要一门心思备战中考、高考;工作以后,虽说现在跳槽很常见也很容易,但要从一座城市跳到另一座城市总是有点难的,况且父母年纪慢慢大了,现在又都是独生子女,要让他们不过“空巢”的日子,总还是选择在家乡就业来得现实些。
    那么,算来算去,大学可以说是最有条件让你按自己的理想生活的一段时光了。
    至于有些人担心异地求学会不会导致回家乡找工作难啊?我想这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吧。现在资讯、交通那么发达,只要你有实力,总能找到伯乐的。
    好了,最后就借用一句广告语来结尾吧:“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标签:辅导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