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就像搭上了一辆列车,除了必须拥有“乘车”的实力,你所填报的志愿,就是你在不同的大学站台下车的车票。相信每个考生的心愿都是寻找属于自己的未来站台,而梦想中的大学站台,既不要因为太拥挤而进不去,又不要太简陋而委屈自己……那么,欢迎你踏上这次解密高考志愿的旅程,为自己选择最好、最适合的大学站台。
填报高考志愿的关键是要正确判断形势,结合自己的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对号入座,明确哪个档次的分数就该填报哪类学校这个道理。
本一线上考生各有各的愁
1、分数线上高分段考生。这部分考生由于在分数上处于优势看似选择余地大,但往往因为“胃口”很大,因而他们的升学之途也并不平坦。根据往年录取情况,高分高考生一般报考名校的热门专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这样的顶级大学,然而,一般分数不是特别出类拔萃的考生,最好不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否则将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可以适当考虑其他名校的重点专业。
2、分数线上次高分段考生,重点大学、特色专业综合考虑。这类考生在全体考生中是比较优秀的,填报志愿时应综合考虑重点院校及其特色专业,选择声望高、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院校,这些院校和专业的综合实力和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也是非常不错的。考生要注意的是报考同一所院校的考生不能过于集中,要注意均匀分布,不要扎堆。
3、分数线上中等成绩考生,兼顾学校和专业。这类考生处于中上位置,志愿选择范围较广,但容易形成扎堆现象。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兼顾开设相同专业的院校,根据历年录取情况和填报该校的人数情况作出自己的选择。只要避开地处沿海或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或个别省属热门重点高校外,选择要报考在本省录取计划大和不太热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或报考地处东北、西南、中南地区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的不太热门的专业。
4、分数线上一般成绩考生,专业优先。对此类考生而言,选择好专业比填报学校更重要,专业的选择不要人云亦云,一味地追逐热门,应根据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个人特长和家庭条件选择专业。
5、分数线上低分段考生,力保上学。这部分考生虽然分数上了线,但成绩处于下游,填报志愿时可选择报考历年来上线人数与计划基本持平或相对不足的院校,避开竞争压力。一本低分段考生要想避免落选,应将眼光转向位于本省省会城市的不太热门的省属院校,或位于设区市的省属重点院校,或者转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211”工程大学,避免落选。
6、接近而又未达到分数线的考生,争取录取。填报志愿时,可选择报考历年来生源严重不足的院校和专业,增加录取机会。按有关录取政策,部分院校(专业)在本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生源不足时,可降分录取有志愿的考生。
整体来看,本一A批录取高校报考人数年年居高不下,形势不好把握,如果参照近两到三年来的录取平均分,考分没有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和回旋空间,最好别轻易报考。因此,只有依据录取平均分,而且最好是参考近两到三年的录取平均分,才能较为准确选择志愿。同时,高分考生,一定要认真全面分析,没有十分把握,最好不要轻易报考名牌重点,尤其注意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只填报一个志愿。但在有的情况下,如果考生丢弃那种既想选好专业又想选好学校两全其美的心理,在分数不具有十分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采取避实就虚选报其冷门专业的办法,亦可如愿进入名校。
本二线上考生降低期望
二本高分段考生:降低期望,以省内为主。二本中等分段考生的选择余地与二本高分段相比则又要再小一些,志愿填报策略主要应着眼于本省省会城市以外的位于地(市)的省属一般院为主。二本低分段考生:这类考生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只有确立不落选这个最低求学目标,而且也只能在位于地(市)的师范院校和外省偏远一点的地(市)所在的院校之间作出选择,才能保证升学目标不落空。
由于分数原因,二本线上的考生,其回旋余地要小得多,志愿填报策略要以立足本省为主,甚至就是那些位于本省省会城市的热门院校也要慎重考虑,志愿报考目标主要应以省内录取指标较大的省属院校,或外省位于偏远地方录取分数较低的一些省属大学为报考对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落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分数段的下移,考生志愿选择呈现从全国范围到区域或大区再到本省、再到地(市),从重点综合性大学再到一般综合性大学,再到一般专业院校依次递减的态势,这是一条志愿填报中心基本规律,违背了这点,就可能会尝到失败的苦涩。对于这点考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志愿填报非常复杂,情况多变,考生同学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防止失利。
提醒考生
A、考生每次填报志愿后,需要点击“提交保存”按钮进行提交(系统会在志愿含义框将代码转换成文字形式的相应的院校和专业名称),否则志愿信息将不会保存。
B、如果考生忘记了修改后的密码,可携带准考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县区招生办重新设置密码。
C、考生应尽早确定志愿并上网填报,避免因网络拥堵错过填报志愿机会。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