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揭晓,如何填报志愿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面临的新难题。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考生能否考上满意的大学和专业,志愿起决定作用,因此,每个考生都必须重视志愿填报。填报志愿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影响志愿的变数很多,确定具体的志愿学校和专业及它们的顺序确实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但是,填报志愿也“有章可循”。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填志愿呢?希望以下“四条”能给考生提供些参考。
要将志愿填报得科学、合理,必须了解、掌握必要的高考资讯。
首先,考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多渠道了解高校招生的有关政策,将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为自己定位。 其次,要了解有关省市区招生录取的政策。国家发布的有关招生、考试、录取等政策是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依据,是省级招办、高校招生工作的规范准则。所有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对此应有足够的了解,特别要关注当年招生政策有何新的变化。如各省市区的录取步骤是按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志愿优先),还是按志愿的顺序(分数优先);各省市区可以享受优惠加分待遇的情况;特殊学校(如军校、警校)的录取办法等。此外,考生档案被投到高校后,高校是按什么原则将考生安排到各个专业的,安排到各个专业时优惠加分是否还能享受,考生也应了解清楚。各高校的录取方式可在各高校网和高校宣传材料中了解到。
【权衡专业与学校】
考生在选择学校之前,首先要对可供选择学校的概况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将候选学校清单按不同录取批次及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分别排序,再根据自己的定位,从中选择院校。在给自己定位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所在的中学定位,分析自己所在中学在以往的高考中的录取率、进本科和重点大学的人数和比例,然后再估计自己在中学里所处的位置。
历年的考生在报志愿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学校和专业之间取舍两难。因为分数处在一个不高不低的阶段,想报一个好点的学校,又担心不能上好专业,报个好专业吧,又怕进不了好学校。其实,专业与学校的选择是两个问题。专业是指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专业的选择要从自己的特长、兴趣、志向及就业率等角度出发进行选报。而学校的选择,要从自己的实力出发进行选择。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专业,你要学什么?你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至于学校的选择,要考虑自己的实力,每一类学校都有相同的专业,如果你的分数不具有优势,学校和专业不可“兼得”,不如首选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再选择学校。
【第一志愿很关键】
每个批次的每一志愿都是非常关键的。现在高校录取都是志愿优先,投档也是按志愿顺序。如果第一志愿没被录取,那么你所填报的同一批次的其他院校也往往录取满额,填报的第二、第三志愿都很有可能失去被录取的机会。因此,选好每一批次的第一志愿非常重要,相同成绩、报考相同学校,志愿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具有最大可能性录取的院校和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宁可分数富余些,也不要冒险报那些没有把握的院校和专业。
【填报志愿要有“梯度”】
填报志愿一定要注意梯度。“志愿梯度”不但指志愿学校,也指志愿专业。就是说,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填报同一学校中的专业间也应有梯度。在以往的录取中,有的考生成绩高于他所选报的志愿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但仍未被录取,其原因在于所填的几个专业录取分数相差不多,又都比较高,报考人数也较多,其成绩没有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而又不服从专业调配造成的。因此,考生认真研究分析几年来院校之间、专业之间形成的自然“梯度”,使填报的志愿能拉开距离,才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另外,在考生中还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收费越高,专业越热。其实,每个专业收费高低是根据办学成本来核算的,并不是收费越高专业就越热。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