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试题 > 高考试题

分析“抗震救灾”高考作文题的利与弊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8-07-02文章来源:中国网作者:刘道彩

    “抗震救灾”无疑成了今年高考作文的最大考点。全国卷1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四川省的高考作文题“坚强”,安徽省的“带着感动出发”等,都带有明显 “抗震救灾”印迹。
    文章合为时而著。我相信这次作文题的导向是正确的。一个多月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这其间发生的感天动地的故事,将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品味与珍藏。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面对重大社会事件,理当有自己独立的体察与感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民生,把为文和做人结合起来作为学习与成长的方向,也应该是高考作文的使命之一。

     然而,凡事需从两方面考虑。高考作为重要性的选拔性考试,事关学生的前途与命运。从设题上来看,高考作文一般具有公平性、可写性、可评性三个原则。如果以这样的原则来评价今年的高考命题,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
    高考前,很多人都在猜测、押题,北京奥运、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会不会进入高考题目,为此,不少网站还推出了“押题专题”,大量“抗震救灾”的范文充斥网络空间。我相信,很多“幸运”的备考者也一定进行过这方面的针对性练习。我不知道这样的准备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高考作文的神秘性和公平性显然受到了冲击。

    不仅如此,作文的区分度和评改操作上也会有麻烦。好作文的标准除了要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还应让不同层次的考生,能写出不同层次的作文来,都有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诚然,“抗震救灾”作文的确能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但在作文的区分度上,笔者还是充满担忧。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上关于“抗震救灾”的报道与评述铺天盖地,这些观点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表达,学生们有没有勇气与能力走出这些观点的窠臼,尤其在考时所限,绝大多数应考者难以酝酿或顿悟出成熟的观点和情感的情况下,会不会出现人云亦云,甚至照抄照搬问题,我觉得都有待观望。
    再有,思想性是高考作文的考察重点。但思想性之外,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成功施展书面表达能力,如何将文字、辞采、情思、理趣有机结合起来,更应该是高考作文重要的考察目标。2003年高考,虽然是“众望所归”,但本年度最大的新闻事件“非典”并未现身高考作文,而是代之以一则再浅俗不过的寓言故事的材料作文,该年度考题没有遭到广泛质疑,还被专家评价为“写作面最广、自由度最高、发挥空间最大的作文题。” “确确实实为考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大平台。”

 

标签:试题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