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这句话套用到今年的高考考生上,是否可改编为:性格决定志愿呢?据记者调查,只有17%的考生选择专业时会考虑到性格因素。但是,记者发现,若报考专业与性格因素不“投缘”,将影响未来的发展,甚至连昔日的高考状元也因此而陷入了就业难的境地。
专题撰文 时报见习记者 邝凝丹 实习生 吴宗卓 通讯员 黄冉
从6月29日到7月10日,是全省考生填报志愿的时间。记者调查考生选择专业时的考虑因素,发现35%看重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20%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而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的则仅仅各占17%,另外有21%表示很迷惘。
过来人篇:
从省状元到失业者,只因盲目报专业
阿薇曾是广东省英语高考状元,入读北京某知名高校的法学专业。但想不到,毕业时她却成了“就业困难户”。由于她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在应聘法律方面的职业时,屡遭“鄙视”。当年,阿薇选择此专业,是因为该校该专业在广东仅招两人,自己能考上非常难得,至于是否适合自己的志趣倒没多想。后来,母亲托熟人介绍她进一家银行做业务经理,但这仍是对交际能力要求高的工作,她很不习惯,辞职了。好长一段时间,她仍“待业闺中”。
而去年从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小陈则告诉记者,高三那年选考地理,理想是成为一个科学家。但由于她一心报考中山大学,作为第二志愿的华师就乱填专业。“我是那种能静下心来好好做研究的那种人,更适合于科研,”小陈后悔地对记者说,“同时我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毕业后,她任一家杂志的记者,因无法胜任工作而辞职,至今仍不知该何去何从。
2002年,阿欣高考失手,被某分数较低的农业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录取。性格活泼好动的她觉得学这专业有点闷。她希望成为一名记者,得知中山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文专业招收学生,虽然中大网院每年学费过万,但这样换来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觉得值得。现在,她已在一家知名报社任职记者。
08考生语:
理智考生,报志愿前先做性格测评
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尖子生扬扬,在报志愿的前一晚,一家人心里还都没有底。她分数刚过六百,上中山大学估计有些危险,但再低一级的学校又不愿意去。她表示:“什么专业都无所谓,我只求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相比之下,南海中学的考生王举智则显得理智许多。“我挑选专业,首先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他特意找上的专业职业测评来做,发现动手能力强、热衷交际的自己,适合从事机械与营销工作,自己也很感兴趣,所以报考了电器一体化和营销方面的专业。“虽然我只上了专A,但我选专业也要‘度身订做’。”他表示。
老师:
不考虑志趣盲目填报就是“搞死自己”
广州市真光中学教导处主任林小健表示,考生填报志愿大多是家长包办代替,不少考生一味追求名校热门专业,而很少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性格,建议在报志愿前家长应多听子女的意愿,不然这是“自己搞死自己”。
记者采访了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测评业务中心经理陈艳芳的意见,她建议,在填报自愿之前,应去专门的机构做一个个性分析,或者让周围的亲友对自己的性格作个评价,归纳自己的性格特征,发现自己的优势,再根据这一优势选填专业,以免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因为专业和性格的相冲突,而浪费重要的大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