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天津南开中学中名师:散文语句题怎样答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10-07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未知

  南开中学 韩文霜

  语文高级教师,南开中学语文学科主管,天津市首届市级学科带头人,2007年南开区“三青三名工程”名师,南开区中语会副会长。从教27年,先后任教于南开中学初中、高中。十几年来,参加了天津高中多次课改试验教学,近三年又参加了天津首轮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验教学,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从几年来高考试题考察,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中有关语句的试题命拟得不少,可谓是一道常见的试题。这类试题常见以下几个类型:

  1.解释(理解、谈谈、简析)句子的含义。如08全国Ⅰ卷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某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或某一句话的使用好在哪里,或分析某一句话的表达特色等。如07江西卷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的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如07上海卷8题: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 如07江苏卷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赏析某一句话。如06天津卷19题: 请赏析“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这句话。

  第一类试题——解释句子的含义,它在语句类试题中最多。

  我们在回答这类试题时,首先要明确这类小题的答题内容往往侧重于思想性,而一般不关联艺术性。第二要思考、理解语句的字面意义,并从字面意义出发,进而深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深层含义”这时理解不了或理解不完全,那么可以实施第三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阅读理解原则,我们可以考虑上下文句的表意,用上下文语句意义串联、帮助解释本句意义,往往能理解被解释句子的含义。

  这是因为文章写作是有逻辑性的,几个句子组成一个句群或一个段落,句与句之间有着逻辑的关联。命题人从中抽取一个句子来命题提问,实际就是考查考生对语句关系、语句句群表意、语句句群中一个重要句子表意的理解能力。

  如08全国Ⅰ卷15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句话的前一句是“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林带”一词可以理解为“像带子一样的宽宽的树林”,这与它前面交待的“平沙千里”、“荒无人烟”、“荒凉”的戈壁滩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句话的后一句是“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这句话表现了“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给作者“江南水乡”的感觉。“平沙千里、荒无人烟”、“荒凉”的戈壁上,突然出现“林带”,这一定会使人产生“反差”之感,一定会给人以“惊喜”。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很容易得出:“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除此以外,对句意的理解,还可关注文章主旨、文章体裁、文章外部语境等因素。它们对解释语句含义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这类试题中,有时一些高考试卷在答题思考范围上有所交待,在题干上标明,引导考生注意在某一个区域内思考问题。如“联系最后一段”、“结合全文”、“联系上一段”等,这给考生答题带来了方便。    

  在这类试题中,有时命题者也使用“理解”、“谈谈”、“简析”等字眼,“理解”、“谈谈”与“解释”的意思基本相同,答题内容的考虑也可以与“解释”大体相同,将语句的含义解释出来就可以了。而“简析”则可以多说两句,从用词、含义、作用等方面作简明的分析。

  第二类试题——某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或某一句话的使用好在哪里,或分析某一句话的表达特色等。

  这类试题往往偏重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于“作用”的试题,我们要看语句所处的位置,位置往往决定作用。位置居于文章开头,常有引起话题、领启下文、引带出中心内容的作用。位置居于段落开头,常有领启、点明段落内容的作用。位置居于文章中间,常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位置居于文章结尾,常有收束全文,点示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抒情或照应等作用。

  如05广东卷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问开头语句的作用。

  如07江西卷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的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这道题就是问文章中间语句的作用。

  如04浙江卷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及其表达上的作用”。这道题就是问文章结尾语句的作用。

  当然,某一个句子在文章中(结构上)的作用,有以上位置所决定的一般作用,但我们决不能只作这样的思考,还要结合文章语境、写作意图,题干具体要求,作更加有针对性、更为完善的内容思考。不然,答题就不准确、不完整。

  如05北京卷19题:“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这道题的题干提示给我们“特别的作用”,如果我们答题没注意到它,而按位置决定的一般作用答题,就不会写出准确的答案而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对于“好处”“特色”这类问题,答题时要根据语句的具体内容,从思想和艺术上作具体解说分析。可以从使用重要词语的局部上解说分析,也可以从使用语句的整体上解说分析。语句使用了修辞手法,可以从修辞上解说分析,语句使用了特殊表达方式(议论、抒情、描写),也可以从表达方式上作解说分析等等。

  如07上海卷8题:“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一个“住”字,表明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在语句表意和修辞两个方面理解答题。

  如07江苏卷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这句话比较长,我们可以从描写的画面、人的感觉、修辞、语言等方面理解答题。

  第三类试题——赏析某一句话。

  回答这类问题大多也应该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来考虑的,只回答内容一个方面,或只回答艺术一个方面,都是偏误的。

  如07天津卷19题: “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试题的答案是这样的:“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我们从试题的答案上分析,“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这两句是内容性的。“运用拟人手法”“用鲜活生动的语言”这两句是艺术性的。所以,回答“赏析”类试题,要从思想内容、艺术两个方面回答问题。

  思想内容方面可以从句子表达意义、思想内涵、感情等方面考虑答题。艺术方面可以从具体语言功效、修辞、表达方式及效果等方面考虑答题。

 

标签:辅导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