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2009高考志愿填报胜经》第二章 知彼必知六个方面(五)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9-01-07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未知

  五、破解专业密钥

  (一) 本科专业目录。

  1.从分门别类谈起。

  当笔者对本科专业有所了解时,就突然想到一句成语“分门别类”, 这是因为笔者认为,这句“分门别类”用来反映本科专业的划分很贴切。因此笔者就想到,“分门别类”与我国大学专业的划分会不会有渊源关系,于是笔者就找出《汉语成语词典》,翻开一看并不如笔者所想。现摘录如下:分成各种门类。门、类,一般事务的分类。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附各本序跋题辞〈聊斋志异遗稿例言〉》:“所见聊斋刊本不一,有截其序者,有去其题词、例言、小传者,有删其短篇者,有分门别类,比之情史者。”虽然没有联系,但笔者还是希望大家记住这句成语“分门别类”。这对了解我国大学专业的划分有较大的益处。

  2.本科专业目录简介。

  按教育部1998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国大学的本科学科分为学科门类、学科类、专业三级。学科门类是最大的学科,学科门类下设学科类,学科类下设专业,专业是学科的最小划分单位。高考招生填报志愿中的专业,指的就是学科的最小划分单位。本科共有11个学科门类,其中理科4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科7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其中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和管理学均可文、理兼报。11个学科门类下设学科类71个,共249种本科专业,其中理科132种,文科117种。另外,工学中还设有9个工科引导性专业,即本科专业258种。本科目录哲学门类下设学科类1个,3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学科类1个,4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学科类5个,1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学科类2个,9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学科类4个,6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学科类1个,5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学科类16个,30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学科类21个,70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学科类7个,16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学科类8个,16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学科类5个,18种专业。

  近10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及大学本科教育发展的需要,加上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目录外专业,本科目录内、外专业已共达565种之多。

  (二) 本科目录与研究生目录的区别及联系。

  1. 本科目录与研究生目录的区别及联系。

  由于全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和国家重点学科均是根据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进行的,而本科生的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故而不能简单地完全“对号入座”,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对号入座”的。举例来说,本科的专业目录中将“心理学类”(包含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放在理学门类中,而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却将“心理学类”(一级学科包含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三个二级学科)放在教育学门类中。再比如,本科专业目录哲学门类的哲学类中包含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四个专业,均可以在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哲学类(一级学科)中“对号入座”。因此,要利用权威部门、机构(即官方)发布的客观全面公正准确可靠的学科(专业)信息,必须了解本科目录与研究生目录的区别及联系。

  2. 本科专业目录与研究生专业目录对照表。

  为了方便广大考生及家长选择专业,作者特首创编制了本科专业目录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研究生专业目录)对照表。这对于高效地利用权威机构、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的重要信息(全国大学一级学科排名和国家重点学科等),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 了解专业内涵及历史录取资料。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除了凭感觉、凭印象、凭现有对高校及专业的了解外,还必须详细了解欲报考专业的实质性内涵、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业与升学以及研究领域、师资队伍、科研特色等等。

  1.高考志愿填报前,了解专业内涵,至少有以下三大作用与好处,其一,明白自己将要学什么,毕业以后做什么;这样可增强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好、学深、学业有成。其二,将自己最无兴趣甚至是厌烦的专业淘汰掉,也就是尽可能不选择这样的专业。高考填报专业志愿一般都应做到“自寻保底”,也就是自己主动选择1~2个前1~3年录取分数最低并且有可能也是今年最低分的专业(校线专业)或者是校线附近的专业。知道、了解了专业的主修课程,就可以将含有自己最无兴趣甚至是厌烦的课程之专业淘汰掉,也就是不选择这样的专业作为“保底专业”。(有关专业选择的更多的特殊性技巧请看下篇第八章) 其三,可避免或减少凭想当然、望名生义就报志愿所带来的后悔与无奈。现在,随着人才与市场的挂钩,一些新专业也应运而生,其专业名称也很有吸引力。有些大学为了在招生时能吸引考生,将一些不易吸引考生的传统专业的名称改成了很“前卫”、“动听”的名称,如在专业名称中加上了“国际”、“工程”、“技术”等诱人的字眼,吸引了大批考生报考。如某省曾有一位获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考生,看到某著名以工科为主的综合大学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就想象这个专业应当是研究航天火箭推进器和燃料的,于是抱着从事航天事业的幻想,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专业,入学后才发现该专业就是过去的锅炉专业。虽然锅炉专业也是国家建设所必需的专业,但其对此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厌学,且由于该校是工科院校,专业面很窄,转系、转专业均不可能,为此后悔不已。

  2. 了解与掌握备选高校的相关专业的历史录取资料,非常重要。尤其是近3~5年来分专业的招生计划(人数)、欲报考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等其它条件与要求。多做些前期信息收集,将自己喜欢专业的情况在不同学校之间作横向对比,在不同专业方向细分之间作纵向对比,这样才能得到完整的专业和学校定位。这里,了解专业内涵是基础,掌握专业的历史录取资料是重要的依据,正确分析预测当年的校线和专业线是关键。(预测校线和专业线的方法与技巧详见第三章~第五章。)

  (四) 选择专业的重要信息

  1.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名单(见资料附录)

  2.全国80个一级学科评估排名(见资料附录)

  (五) 今后几年的就业趋势。

  1.近两年的专业就业情况。

  (1)2008年大学生整体就业率预测及2009就业形势。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2007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75万人,总量达到413万。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2007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2008年高校毕业生559万,其中约有168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2009年高校毕业生592万人,其中约有178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2)2004~07年全国本专科专业就业率分布。

  2004~07年全国本专科专业就业率分布是教育部所属的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于2008年6月首次大规模的公布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本次公布的是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的就业状况,其中涉及本科专业226个,高职(专科)专业216个。其中本科专业公布了2004年至2007年连续四年的就业状况,并标明院校隶属关系;高职(专科)按照新颁布的专业目录只公布2007年的就业状况。就业状况依据为每年9月初应届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非常有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作用会更大。

  (3)2008年本专科专业热门和冷门需求。

  ① 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最热门的10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② 应届大学生毕业生最冷门的10个本科专业——水产养殖学、医学影像学、编辑出版学、审计学、勘察技术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运动训练、医学检验、德语。

  ③ 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④ 应届大学生毕业生最热门10个本科专业的薪资。月薪高于2500元以上的专业有四个,其中三个是IT相关类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说明IT相关类专业是当前就业市场的热门专业中,“薪情”最好。另一个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其余依次为会计学、工商管理、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法学、汉语言文学(仅为1976元)。

  ⑤ 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最热门的10个高职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物流管理、会计、应用电子技术。

  ⑥ 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冷门的10个高职专科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电气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工业电气自动化、医学影像技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VEB应用程序设计。(说明:热门专业:中国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市场中,就业量最大的专业。冷门专业:中国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市场中,就业量最小的专业。来源:麦可思)

  (4)2008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 10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104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9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50%;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468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5.8%。报告中所统计的数据为这些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采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104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501.8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511.6万人,求人倍率约为0.98。

  在本季度与上季度相同的96个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比上季度增加了23.1万人和23万人,各增长了5.3%和5.2%。在本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同的86个城市中,本季度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万人和24.1万人,各增长了11%和7.4%。

  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10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 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均有所增长。

  ② 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略有下降。

  从行业需求看,80.8%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建筑行业。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占第二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94%;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占第三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75%。

  ③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的职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供求比重有所增长,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供求比重有所下降。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生产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需求较大,其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

  ④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46.9%,外来务工人员占41%。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下降,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外埠人员的求职比重明显上升。

  ⑤ 分性别,女性的求人倍率略高于男性;分年龄,25–34岁年龄组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分文化程度,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文化程度。

  ⑥ 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员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2.25、1.84、1.78。

  (5)2008年IT、互联网行业成招聘绿洲。  

  今年由于遭遇金融危机,这对高校就业招聘也有一定影响。从过去3个月在智联招聘发布职位的行业看,进出口行业、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等受到影响的行业,新招募大学生的总体需求会放缓。但是仍然有许多行业,例如IT、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汽车行业等行业招募人才的势头强劲。记者了解到,今年多家互联网行业企业的确在逆势而为,为下一步互联网竞争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因而成为校园招聘不可多得的绿洲地带。        

  据悉,腾讯早在9月中旬就率先启动了校园巡讲,并派出了以联席首席技术官熊明华为首的高管团队全权负责今年的应届生招聘工作。据了解,腾讯今年拟从高校招聘700名新员工,工作岗位涵盖软件工程、产品策划、网页及UI美术设计、专利管理等,此次招聘规模比去年增长40%。        

  此外,搜索网站百度也发起史上最大规模的600人招聘计划,网易的校园招聘规模也近千人。就连最早在业内抛出了“寒冬论”的阿里巴巴集团也为了做好过冬的准备而启动大规模的校园招聘,招聘人数高达3000人之多。……

  (6)未来3年重庆需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重庆市统计局日前发布的“重庆市人才资源现状研究”报告表明,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短缺是今后较长时期重庆市人才供求的主要矛盾,未来3年重庆需要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据预测,在2010年之前的3年间,重庆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增长55%左右,需求总量将超过215万人;重庆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将增长46.8%,需求总量将达到31.28万人。未来3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是重庆引进人才的两个重点领域。(新华网重庆11月18日电 记者程正军)

  (7)2008年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及自动化、金融学等12个专业被列入2008年紧缺专业,本市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生将从中优先选择。

  日前,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网上公布了本市2008年接收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12个紧缺专业范围,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建筑工程、生物医药类、化学化工类、材料学、会计学和金融学。与2007年相比,2008年紧缺专业变化不大,只有金融学替代了护理学。

  除了所学专业为上述紧缺专业外,按照规定,在引进之列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仅限于在统招统分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教育部直属院校、其他部委所属院校、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及列入“211工程”的地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等。但培养方式为定向或委培的毕业生、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在职进修班、函授班及其他各类同等学力学生,均不在引进范围。

  此外,2008年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要想顺利取得北京市户口,无补考记录、四级考试成绩、所学专业是否与接收单位主营业务一致等在规定中都有具体要求。

  目前,各用人单位正抓紧时间与拟接收的毕业生达成接收意向,并签署《非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引进协议书》。4月30日前,用人单位就要通过北京市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网络版进行申报。(来源:首都之窗 袁京)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

  (8)上海市再次发布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

  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再次发布,聚焦汽车、航天航空、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工程建设、轨道交通等六大领域,紧扣社会需求,突出了上海市产业导向,以进一步促进上海市人才开发、产业发展与新郊区建设的紧密结合。

  去年上海市首次发布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包括文化、金融、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港航、电子信息六大重点领域。两批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基本覆盖了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了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体系。

  按照“汽车嘉定”、“航天闵行”、长兴岛造船基地、临港新城装备产业基地等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昨天发布的人才开发目录聚焦汽车、航天、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人才的开发,与2005年发布的第一批包括文化、金融、港航、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六大重点领域的人才开发目录,基本覆盖了本市“十一五”期间优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点产业领域。此次《目录》显示,汽车领域,重点需要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人才;航空领域,ARJ21支线飞机项目人才需求是重点;装备制造业领域,重点是核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电站设备研发人才,半导体设备核心技术研发人才,轨道交通和中低速磁浮车辆研发人才。

  《目录》将各重点领域所需要的人才类别、能力需求、经历业绩以及相应的政策服务一一列出,使各类人才能够更为清晰地根据自身专业技能,在这个重点领域人才的坐标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金融系统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54.3%,高级职称专业人员的45%来自国内各地。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已经达到305人,覆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各行业。自去年7月颁布第一批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以来,在办理居住证的人才中,六大领域占了近40%;户籍引进的人才中,六大领域占了近60%。目前,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成为相关部门推进人才工作、培养急需人才的“参照系”。(来源:世华财讯)

  2.今后几年的就业趋势及专业选择。

  看到关于今后几年就业趋势的字样,有些考生及家长就会想,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风云变幻,如何能得知?有准确性吗?现在有些人预测,三五年后什么专业会热、什么专业会冷、它们各自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甚至细化地预测出哪个具体的专业在哪个具体的时间会热(或冷)。这是不太科学的,可信度也是不高的,因为谁也不是算命先生,能够一卜就知。但是对于今后几年的就业趋势,则是可以预测的。如何才能分析判断得准确一些?笔者介绍一个被大家忽略的但非常有价值的简便实用的资料----国家编制的五年规划(以前称之为五年计划),目前所用的就是“十一•五”规划。

  (1)按照“十一•五”规划选专业。通过“十一•五”规划,我们可以知道,只有电子信息制造业 、生物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新材料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作为加快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①  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

  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和新型元器件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光电通信、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及网络设备等信息产业群,建设软件、微电子、光电子等产业基地,推动形成光电子产业链。开发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

  ② 培育生物产业

  发挥我国特有的生物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实施生物产业专项工程,努力实现生物产业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保护特有生物资源,保障生物安全。

  ③ 推进航空航天产业

  坚持远近结合、军民结合、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结合,发展新支线飞机、大型飞机、直升机和先进发动机、机载设备,扩大转包生产,推进产业化;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

  ④ 发展新材料产业

  围绕信息、生物、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产业群,建立和完善新材料创新体系。

  并由此可知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是那些项目。

  集成电路和软件 建设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实现90纳米及以下集成电路工艺技术产业化。发展基础软件、中间件、大型关键应用软件和集成系统。

  新一代网络 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覆盖全国的数字电视网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示范网。实现新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关键软件产业化,建成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施数字音视频产品产业化专项。

  先进计算 突破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技术,建设基于网格的先进计算平台,实现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化。

  生物医药 建设一批重大疾病防治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示范工程,完善现代中药体系,提高新药创制能力。

  民用飞机 发展干线、支线、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开发先进发动机。

  卫星应用 研制新型气象、海洋、资源、通信等卫星,开发无毒无污染大推力运载火箭。建设对地观测和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民用卫星地面系统设施及应用示范工程。

  新材料 建设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行业急需的各类高性能新型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

  ……

  由于“十一•五”规划是我国未来5年发展的总体思路与谋划,所以涉及非常广,各行各业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那么同样与各行各业相关联的许许多多的专业也是可以从中找到“答案”的。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目光要长远一些,不能只看眼前。比如,当年因为某种特殊情况急需某一专业的人才,这样的专业要不要报,要谨慎思考,不能追一阵风赶一趟车。

  (2)按照国家重点紧缺领域选专业。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等六部委就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意见。(教高〔2007〕16号)

  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协调招生、培养、就业、使用等各个环节,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切实解决国家重点领域的人才紧缺问题。

  意见指出,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当前要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

  因此,与国家重点领域12类紧缺人才培养相关联的许许多多的学校及专业也是广大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与专业时应该首先考虑的。诸如……   

  (3)从增加投资四万亿中选专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四万亿,对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全国各行各业都有着良好的积极影响。虽然4万亿元投资计划到2010年底,但实施是延时的,其积极影响更是滞后多年的,有很大可能是过渡到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可增加投资四万亿,使哪些行业受惠更大,与哪些专业联系更紧密呢?诸如……

  (4)从上海的发展看专业就业机会。

  未来三到五年内,上海最紧俏的人才集中在哪里?答案是文化、金融、生物与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港航六大领域;以及汽车、航天航空、装备制造、船舶制造、工程建设、轨道交通等又六大领域。

汽车领域行业需求

  上海汽车工业现有从业人员约7万人,预计“十一五”期间从业人员将超过10万人。今后几年上海汽车工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7个方面:一是跨国经营管理人才;二是汽车设计及开发人才;三是关键零部件人才;四是汽车服务贸易人才;五是高技能人才;六是汽车文化人才;七是其他专业技术人才。

  上汽股份人力资源部经理朱庆敏认为,根据预测,未来3——5年上汽需要各类专业人才1万多名,其中50%是研发人才。目前上汽每年要引进人才2000多人,其中一半是大学应届毕业生,一半是社会人才。

  工程建设领域 行业需求

  目前上海建筑行业具有职业资格的人才共64526人,占建筑业总人数的比例为6.4%。随着上海世博会集中筹备实施期的到来,航运中心、空港城、海港新城的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郊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建筑业人才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外人才分布不均匀,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几个大企业,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人才的创新能力总体上还不够强,缺乏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有管理、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建筑项目管理复合型人才,缺乏建设航运中心、空港城、轨道交通等大型公用项目的高端技术人才。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工程建设领域急需科研和管理人才、执业资格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

  装备制造领域行业需求

  “十一五”期间,上海装备制造业将着眼于形成高端与引领,重点发展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微电子装备、核电、煤液化及先进采煤设备、重型装备、数控机床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环保成套设备、仪表控制设备等领域,到2010年上海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1.4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52%左右。

  上海电气人力资源部经理薛燕说,作为上海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上海电气在每个领域的人才缺口都非常大。集团提出每年引进人才不低于1000人,其中大学生800人左右。此外,集团从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也在大幅递增,但还是远远不够。

  航天航空领域行业需求

  随着上海航天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迫切。上海航天产业将在新型运载火箭、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深空探测及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太空实验室、推进卫星应用产业化、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重点领域开展研制工作。上海航天局人事部副部长徐伟中认为,从人才总量来说他们可以完成未来5——10年国家交给的任务,但要实现创新和技术突破的话,重点领域科研生产管理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学科技术带头人相当匮乏,个别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紧缺。

  上海航空产业正在全力开展ARJ21支线飞机的研发,争取在2009年首批交付客户,同时还在努力争取国家自主研发干线飞机的项目。中国一航上海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徐泓说,目前公司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大量缺人,目录上的人才类别涵盖了涉及飞机制造的所有专业。目录的引领作用也十分明显,上周已有一名香港大学的博士后主动前来联系希望加盟。

  船舶制造领域行业需求

  上海市政府对船舶制造业十分重视,将船舶制造业列为先进制造业的战略产业优先发展,长兴造船基地、外高桥二期、临港柴油机基地进入关键的建设期,到2010年造船能力将达到800万吨。上海船舶工业公司综合管理部的龚国青认为,目前上海船舶制造业迫切需要船舶和海洋工程的经营管理、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船用柴油机等配套设备及相关领域研发人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和大型设备的维护、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他说,当前大家迫切需要改变造船业是“脏、苦、累、差”的观点,就拿大型LNG船来说,走进去不仅要穿鞋套,里面还全部是空调环境。

  轨道交通领域 行业需求

  上海“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00公里的目标。实施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十一五”建设规划,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预计到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将达到1.4万人左右,人才拥有量达到4200人左右。而目前上海轨道交通行业有从业人员6049人(不含派遣工、劳务工),人才队伍存在结构型矛盾,高级人才匮乏,现有青年人才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还不强;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专业分布不合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设计、机电设备安装设计等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又六大领域人才现状和需求:

  文化领域——

  现状:总量不足;高层次、拔尖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合理;创意人才严重不足;产业经营人才匮乏。行业需求:七大类别,分别是社科、图情、文博、出版、文艺、新闻、网络及其他。

  金融领域——

  现状:基础型人才基本能满足目前的行业发展需要,但领军人才相对缺乏,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不高。行业需求:大致可分为管理、研究和技术支持、业务经营三类,共涉及21个人才类别。

  生物与医药领域——

  现状: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研究所和高校;36岁至54岁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是承担科研重任的主力军。行业需求:重点是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人才等14个方向的人才,主要分为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以及市场和管理三个类别。

  新材料领域——

  现状:存在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传统培养方式不适应、产业链的分布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不适应、企业的现代化与现有专业人才的能力不适应。行业需求:特别缺乏五类人才,分别是高层次科学研究原创型、复合型、工程开发型、高技能、营销推广型人才。

  电子信息领域——

  现状:从业人员约为40万人,领域内部不同行业间硕士以上人员所占比例差异很大。

  行业需求:各产业需求不同,比如集成电路产业最紧缺的是领军人才;信息服务业紧缺美术总监、策划总监、主要编程等高级人才,设计、研发、测试、维护工程师等中级人才也十分抢手。

  港航领域——

  现状:人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专业门类齐全。但仍然存在总量偏少、分布不均、拔尖奇缺和知识陈旧等问题。行业需求:需要港口规划人才、熟悉远洋运输业务和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及运作的港口经营人才、熟悉国际航运交易市场规律和业务的航运经纪人和交易人才、熟悉海事法律与海事处理业务的法律人才。(来源:文汇报)

标签:辅导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