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是要考虑这个专业几年以后是否依然热门,还是看现在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收入是否可观,亦或是这个专业分数与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本报请来了各高校的招办主任为考生解惑。在复旦大学郑方贤教授的眼中,填报志愿要追随自己的理想,即使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
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眼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大概就是志愿填报了。而这一次面临的问题与过去12年学习生涯中的无数次考试有很大不同——高考志愿包含的选学校、选专业在很多人眼中是在选终身的职业,其意义已经超出了高考本身,结果也不仅仅是高中生自己的意愿或决定,甚至反映了学生背后整个家庭或家族的意愿。就今年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的经济衰退,使得大学毕业生求职困难,因此填报高考志愿时,也将对学生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1 冷热门专业与就业相关性很小
就复旦大学而言,学生填报志愿最集中的,几乎都是近年来大多数人眼中的热门专业,例如金融类和管理类专业。我们对去年的毕业生作了一个详细调查,结果发现从毕业生就业流向看,是否进入金融行业与专业的相关性并不大。
2008年上海1580名毕业生中,选择读研究生的587人(其中赴国外读研究生303人),选择就业的993人。我们把就业流向分为5类(见下表),依次是“会计/法律/咨询/服务、金融/经贸/银行/证券/期货/投资/保险、高科技/信息/通信/技术/软件/网络、产品制造/产业集团、机关/事业单位(医疗卫生、文化传媒、教育研究)”。而就业去向中所谓最热门的第1、2类,占了一半比例以上。
复旦有近70个学位专业,是否都这样呢?我们首先看招生时最为热门的金融学专业情况(见下表),2008年上海60名毕业生中,选择读研究生10人(其中赴国外读研究生8人),选择就业50人。当然也可以看出在第1、2类的就业占86%,是绝对的多数。
我们再看招生时最不热门的专业其学生的毕业去向(见下表)。哲学学院(含哲学和宗教学2个专业),2008年上海29名毕业生中,选择读研究生12人(其中赴国外读研究生6人),选择就业17人。从表中可以看到第1、2类的就业比例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