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支招:从调整学习策略入手
高考,不仅是对高三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更是一场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之战。离高考不到20天,不少学生紧张、恐惧、焦虑、烦躁……出现这些情况怎么办?
针对近段时间高三学生出现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高三学习心理、并出过专著的厦门六中高级教师刘美兰。与很多心理老师的切入点有所不同,刘美兰老师从“学习心理”入手。在她看来,高三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需要从学习策略去调整,当孩子成绩一天天提高时,孩子自然从学习中找到自信,心理问题就消失了。
刘美兰认为,最后冲刺阶段,学习策略比学习能力更重要。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说,这段时间应该读“我懂的但被扣分的”以及“有得分空间的”。
【问题1】紧张焦虑,信心很不足
离高考越近,小林的心情就越发焦虑。“完了,就快高考了,我还有很多没复习完,还有很多知识没掌握,怎么参加高考呢?”小林说,一想到高考,心里就有点怕怕的,总想到万一没考好,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策略:调整复习策略,找出得分空间
刘美兰老师认为,考前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很正常。解决焦虑与信心不足需要调整一下复习策略,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首先,回归基础,做你会做的题。把每份试卷中,你懂的、却没得分的题找出来好好分析,找出“粗心”的真正原因,比如说是否是学习习惯问题、知识缺漏问题、考场紧张问题等,克服“粗心”的毛病。同时要注意考试时答对的题,有些题是你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切入点,读你懂的题,是为了保证遇到高考相同类型的题时,你能答得又快又准。
其次,研读试卷,解读“参考答案”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每次统考都有试卷和试卷参考答案,好好解读答案构成,而不是把答案对一对,看一看就好。
第三,答题规范,不以“回忆”代替“思考”。审题是答题的前提,一些文科生答题通常是 “回忆”,很容易造成答非所问,写了很多,但不得分,而且容易疲倦。所以要先思考,把握好题目的要求要点、得分点,再回忆相关知识作答。
第四,参照“说明”,寻找得分空间。这段时间,把知识重新梳理一遍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成绩中等和中下的学生。特别是高考前7到10天,明确读书内容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读“有得分空间的知识”是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策略。
此外,做一些套卷,让思维的兴奋点平衡,不要去找一些古怪刁钻的题目做,否则兴奋点在一些难题上,原本很简单的题,却以为很难,绕了一大圈才发觉很简单。值得注意的是,每天不要安排太多的复习内容,否则,每天都完不成计划,挫败感就很强。
【问题2】成绩起落,心里很没底
上周的市适应性考试,小陈考得一点也不好,心里很没底。小陈的成绩中上,到了高三下学期,他发现自己的成绩很不稳定,起起落落,而且还很有规律。他害怕,万一高考那次考试,自己正处于“落”处,那该怎么办?策略:别当成规律,关注知识缺漏
刘美兰老师说,高三,尤其文科,成绩出现起落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无需为此紧张。出现起落的原因与试卷有关,可能这次出现的内容是拿手的,下次转换内容,可能是你薄弱的。阶段性的考试常常会更换考点的细节或问题的角度,希望能让考生接触各种题型,因此起落也就成为正常现象,而最终的高考,还是以典型题型为主,故而基础就显得更加重要。
其次,暗示的作用很明显。比如这次成功了,你就特别担心下次失败,这就很有可能造成你潜意识的紧张,以致下次发挥不佳。而失败后,你又会暗示自己,下回会在“顶峰”上,这样循环的暗示,结果变成了成绩的规律。
客观地说,高考几乎不存在都考你的薄弱模块,所以不要把成绩的 “起落”当规律看,之所以存在,完全是你暗示的结果。因此,你关注的不应该是成绩的“起”和“落”,重要的是关注你的知识缺漏与答题出现的问题,解读你试卷中出现问题的本质原因,针对性地为下次的考试做准备。
【问题3】跟着老师走,还是自己来?
小李因为没时间自主学习很烦恼。小李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很迟了,根本没有时间自主复习。到底是跟着老师走,还是自己来?该如何处理好完成作业与自主学习的矛盾?小李很困惑。策略: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自主学习
刘美兰老师主张,第一轮复习“跟着老师走”,但到了这个阶段,老师复习的内容部分学生已经过关,重复复习会觉得没意思。
再者,每个人的薄弱部分是各不相同的,消化这些问题,所需的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自主学习就必不可少。
建议小李腾出更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协商减免。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每天完成部分作业,然后把自己每天复习的内容整理给各科任老师看,让科任老师帮忙把控,并作指导。
【问题4】自主温习,效率低但仍撑着
高考迫近,时间可以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小陈感觉这个阶段读书特别累,尤其是自主温书的时候,每天晚上读到9点多就困极了,想睡觉又不敢,因为一想到别的同学都还在读书就心虚,就一直硬撑着,但其实学习效率很低。小陈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
策略:停下“稍息”,调整好生物钟
自主温书是件非常疲惫的事,它甚至比听课更让人感到疲劳。这时候,上床睡觉心里会不安,硬撑着学习效率又低,此时你一定要“稍息”,比如说离开书桌,跳跳绳,跑跑步,舒活舒活筋骨,半小时后“睡神”就离你而去,此时再回到书桌前,你会重新进入学习状态的。
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趴在桌子上 “休息”,或上床睡会儿再起来读书,前者依然感到疲惫,后者的结果,要么一觉睡到天亮,要么半夜醒来继续读书,但这很容易导致第二天早上八九点 (刚好高考开考时)感到疲惫,思维的兴奋点会受到抑制。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一定要调整好生物钟,一定要重视生物钟与高考时间合拍。自主复习时安排的时间最好能与高考考试时间接近,每学科可比高考早半小时进入状态,尤其是做综合试卷时。因为高考的兴奋延续时间会长些,而不少考生进入状态的时间会迟缓些。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