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试题 > 高考辅导

2011年普通高考(四川卷)历史学科试题简评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1-06-09文章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作者:未知

  吴明禹

  2011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历史试题,遵循《考试说明》要求,坚持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方向,凸显“目标立意”的价值导向,着眼于考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较好地融入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达到平稳推进的目的。

  一、重视学科基础,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1、重视学科主干知识考查。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在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内容上选择考查点。这样的考点布置,避免了偏题、怪题的出现,提高了试题效度,也有利于引导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结构脉络线条。不过分拘泥甚至纠缠细枝末节。

  2、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结合。如第12题,考查秦朝开通灵渠的作用,以历史地图形式呈现,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做出正确解答。主要考查考生从历史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1题,通过丘吉尔的论述创设试题情景,选项列出的是英国不同时期实施的外交政策,考查考生在理解丘吉尔论述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丘吉尔论述反映的外交原则。无论是文字表达还是地图呈现,都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和学科品质。

  二、重视学科思维,突出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1、重视多角度认识历史。如第39题“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看到能源利用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看到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既要看到洋务派兴办煤矿企业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积极意义,也要认识洋务派在兴办煤矿企业中存在的弊端。第15题“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既要看到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的状况,也要看到质的差异,即中国经济总量依托的大多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在于近代工业这一差异,才能排除中国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等错误的认识。第22题“二战的影响”和第23题“制止战争的国际法文献”则需要借助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方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2、重视史学方法的考查。今年的试题不仅继承了前两年四川卷重视对历史过程与方法考查的传统,而且有了进一步发展。如第12题“秦朝灵渠的作用”不仅继承了“左图右史”的治史传统方法,而且以地图作为选项,是对2010年“丝绸之路”地图考查在试题形式上的进一步发展。既承接了去年的考查思路,又保持了较好的延续性。

  3、重视试题新情景创设。科学合理的试题情景是实现史学方法考查和多元认识的重要载体。创设试题新情景是四川卷历史试题的一大特色,如第23题“制止战争的国际法文献”,列举了1625年以来出现的有关制止战争的国际法重要文献、文件,以大事年表的方式呈现,与描述式呈现方式相比,既有利于减少文字阅读量,又有利于突出主题,是试题情景创新的重要表现。试题引用照片、漫画、历史实物、历史地图、大事年表等各类图像、数据10余幅;文字材料则包括史家论述、人物观点、皇帝上谕等,整套试题生动活泼、洋溢着历史气息,试题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

  三、坚持价值导向,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1、关注社会现实,倡导人文关怀

  试题紧扣当代重大现实问题和历史长效热点问题进行考查,在情景创设上独特而新颖,彰显了历史学科的教育测试价值,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题(第18—19题)属于周年热点问题,试题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立意,选择在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势力”并赢得革命胜利,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四川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内容切入,从革命和建设两个方面凸显中国共产党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小见大,形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一正确认识。再如“人类历史上战争频仍,但争取和平的努力也持续不断”主题(第21—23题),是世界近代现代历史的主干知识和学科长效热点问题,试题选择英国推行势力均衡政策(第21题),探讨近代以来欧洲战争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22题),揭示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努力;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关于如何解决国际争端,制止战争的重要国际法文献或著作(第23题),展现了近代以来国际社会对和平的追求。

  此外,“人才问题”(第37题)、“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第39题)、“国内生产总值(GDP)”(第15题)、“政治民主”(第17题)、“水利工程”(第12题)等,无一不是现时代的重大热点问题。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从“历史—现实—未来”有机联系的角度设计,立意更高,体现了命题者对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关注。

  2、关注学科发展,回归历史真实

  关注高校历史研究发展趋势,注重把史学研究新认识、新成果与中学教育有机结合,以纠正传统历史教学中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引导考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回归历史的真实是四川历史试题的又一大特色。如“人类争取和平努力”主题(第21~23题),“清廷上谕广开口岸”题(第16题)、“政府与百姓”题(第17题)、“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主题(第39题)等试题,都展现了如何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的内在脉络去认知历史的思路。

  四、坚持平稳推进,引领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

  1.保持既有思路,继续探索四川风格

  试题坚持了既有命题思路,保持了试题命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一是试题考查目标、考查内容分布与试题结构稳定。试卷内容分布科学合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大板块考查内容的比例结构为26%:39%:35%,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类别考查内容的比例结构约为38%:41%:21%;试题结构保持稳定,如“人才问题”主题(第37题)坚持了“中外关联、古今贯通”的一贯命题思路;试题科学、规范、准确,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无偏题怪题和“超纲”现象,既有利于保证科学性、公平性的实现,又有利于在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的发展创新。二是重视地方特色,探索四川历史试题风格。重视历史学科基本素养考查、通过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主干知识;重视地方元素的融入与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等成为四川历史试题的重要特色。如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主题(第19题),以1980年四川历史上发生的三件大事的历史图片创设试题情景,以展现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将四川人民的创举置于改革开放这一大背景下考查,进而揭示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这一主题。

  2.合理创新,丰富能力考查层次

  一方面,试题适当加大了论证和评价历史问题这一能力层次的考查。如第37题第4问“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以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设计试题情景,通过美国引进人才和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认识人才引进的重要意义。评分标准设计上,采取了要素评分法,侧重从移民政策实施的背景、政策的内容与实施、政策的作用和影响、总体认识等几个方面考查考生历史认识和评析能力。另一方面,把高难度试题设置在能力层次要求最高的位置。过去常常把高难度试题多分布在选择题,今年调整到学科综合大题上,这样的难点分布更为科学合理,既有利于避免形成机械的难度分布结构,更有利于推动中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总之,今年我省历史高考试题体现了高考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题目新颖,素材丰富,内容古今贯通,中外时空关联,重视热点问题,突出时代特征。注重考查能力,种类层次分明。从形式到内容,从知识要点到思维能力都很鲜明的体现了四川历史卷的特点。

  作者: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标签:2011年   普通   高考   四川卷   历史   学科   试题   简评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