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云祥
2011年普通高考(四川卷)生物试题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在体现“注重能力考查,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基础上,着眼于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突出体现了高考对中学教学的有效指导,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现有的课程体系向新课程过渡。整套试题设计科学、结构规范,其难度适合高中现有的教学水平,其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试题没有出现难、深、偏、怪的现象。与往年试题相比,突出体现了以下特点:
1.立足教材,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
今年的试题考查的内容都立足于教材,考生需要运用教材中生物学科的专业名词、专有术语进行回答。试题中所用的曲线图表多数是以教材中的插图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拓展而来。如第30题Ⅱ题的图是教材中突触结构插图的变型,而第31题Ⅱ的图是以减数分裂中期的图示为基础,拓展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综观全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几乎全面涉及了现行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教材各章的内容,其中“遗传变异与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与环境”、“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容分别约占生物试题总分的27.8%、25.0%、18.1%、12.5%、8.3%、8.3%。今年试题在命题素材的取舍上有意识选取了近几年四川卷涉及较少的内容,如神经传导和传递机制、染色体结构变异等,通过这种方式扩大知识覆盖面,实现主干知识的全覆盖。
试题的这个特点有利于高中教学回归课堂、回归教材,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把学科能力的培养建立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
2.注重双基,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题注重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如试题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工程,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三大物质的代谢,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培养与光合作用、神经传递与免疫调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都是高中生物学最基础的知识。在注重双基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对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主干知识考查。如第31-Ⅱ题以小麦育种为背景,重点考查减数分裂、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结构变异和生物进化等内容,这些内容属于遗传学的核心主干知识。
试题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了《考试大纲》“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的命题要求,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活动向新课程的转换,因为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生物学科素养包括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
3、强调综合,考查知识的内在联系
试题强调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巧妙的设计,将相关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每个试题都考查了与主题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如第4题以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物质的积累为题材,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光合作用与产物积累”、“物质的转化”等知识融会在一起进行考查;第5题不仅联系了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运载体的构建、受体细胞的筛选等,而且涉及到真核基因的结构、DNA的表达等知识;第30-Ⅰ题涉及光合作用、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物质代谢、实验条件的优化等内容。第31-Ⅱ题以小麦杂交育种为背景,巧妙应用“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条件,突出考查了染色体行为与基因传递关系,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是不同章节知识的简单拼凑,而是打破章节的界限,将必修和选修教材中相关内容有机综合,很好考查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特征,体现了《考试大纲》中“把握所学知识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的命题要求,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过程中,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由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的自然过渡。
4.联系实际,强化各项能力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每一个试题都以实际情景为线索,在考查了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各项能力的考查。试题中除有8个图表外,第4题、第5题、第30题Ⅰ和Ⅱ题、第31题Ⅰ和Ⅱ题,都是以新情景为命题背景,题目中蕴含大量信息,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提取有效信息,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30-Ⅰ题(3)小题设计实验确定最佳浓度条件,要求考生能够“评价和修改实验方案”,这属于实验能力中的最高层次。第30-Ⅱ题需要考生分析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的电生理的知识,才能得出Ach与肌膜上Ach结合后引起了电位变化的结论;同时需要结合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的抗原刺激、免疫应答和抗体分泌过程,才能得出胸腺切除法的目的是抑制体液免疫。这类考查方式需要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突出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今年的生物考题对中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使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回归教材,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改变高三复习中存在的“以考代教、以练代学、以作代思”的现象,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实现由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的转化和提升,从而实现中学素质教育的目要求。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