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试题 > 高考辅导

能力立意与时俱新—评析2012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2-06-10文章来源: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作者:未知

  能力立意与时俱新——评析2012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

  2012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的命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遵循“两个有利于”的原则,坚持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结合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稳中求变,变中有新;以能力立意为主导,重视新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在保持较高信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植根学科核心内容,创设新颖情境

  今年的地理试题均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为考查重点,覆盖面较广,主要涉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内外力作用、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工农业发展条件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措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在对学科核心内容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与往年相比,今年试题呈现的材料使用价值高,与设置的问题紧密相联,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比较深,材料的原创性强。试题入题情境创设新颖,成为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选择题第1~2题组,以独特的“资料集群呈现、定性表现地理事物”的关系图式为信息载体,在图示与文字、水平与垂直的情境创设中,考查考生对地理信息的感悟、解读、判断、分析的能力。另外,第3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第4~6题组的地面形势图、第7~8题组的我国两年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第26题的“丁坝”景观图等,都巧妙地运用静态的图像来考查动态的地理问题,让考生透过现象究其本质,渗透着地理学探究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关注区域主题事物,体现学科本质特征

  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其区域性和综合性。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对区域地理内容的考核,是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途径。如综合题第26题,选择了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都较明显的辽河流域,采用直观和丰富的文字资料、区域图和景观图,全方位、综合地呈现试题信息,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入手,进而考查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从空间变化到时间演变,从自然到人文,紧紧围绕辽河流域的“水”这一区域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主题要素进行“知地析因究理”。这种做法,忠实、科学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也是今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命制上的一大突破。它给今后中学区域地理的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即在某些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应把握区域中最能体现区域特点的关键性的主题要素,围绕该要素,由浅及深,由点到面,对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分析。另外,经常开展区域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三、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学科特色

  地理图表能够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直观表现出来,既能很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有助于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并解读出其蕴含的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利用图表作为试题的信息载体是历年地理高考命题的传统,今年试题命制延续了这种风格。全卷共有各种图表10幅,其中区域图4幅、统计图2幅、坐标图1幅、剖面示意图1幅、景观图1幅、表格1幅并且要求考生绘制剖面图1幅。通过典型的、新颖的、多彩的图表和文字材料,给考生判读、分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为考生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整份试卷的设计,图文并茂,充分彰显了学科特色。如第7~8题组,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呈现我国1982年与2009年两个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常见的人口金字塔图类似,但不同的是,它寓动态信息于图表之中,将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绘图是地理学习过程中考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体现。今年的综合题第26题的第(1)题,以辽河局部流域的等高线地形图为信息载体,要求考生绘出图中A、B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通过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来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考核目标,有利于倡导学生平时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各种动手实践活动,体验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这种基础性较强的技能题目再次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对今后中学地理的教学也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

  四、重视问题探究,展现地理思维过程

  今年的地理试题设问指向明确,思维含量明显增加,浅层次识记性的题目明显减少。除了多方位、多角度考查考生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掌握情况外,更注重考查考生缜密的地理思维过程。考生能否全面挖掘材料中显性和隐含的信息,灵活与所学基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进行正确地逻辑推理、分析和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是做好今年试题的关键所在。

  选择题第三题,以某区域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为信息载体,要求考生能够判断图中侵蚀面、沉积岩和岩浆岩形成的条件及先后顺序。考生应该清楚:地层在抬升的情况下,遭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侵蚀面;在地壳下沉时,接受沉积而后慢慢形成沉积岩;图示该区域的岩浆在最后侵入,冷凝后形成花岗岩。该题将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与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考核,对考生综合把握这部分内容提出了较高的思维层级要求。选择题第4~6题组,旨在让考生通过“地面天气形势图”中风向分布规律和突变的特点,让考生首先根据“锋面两侧风向迥然不同”的知识确定锋面的位置,其次判断两处锋面的性质,然后调动不同类型或性质的锋面对天气有不同的影响等内容来回答问题。整道试题“思维链”的各节点(风向—气团—锋面—天气)环环相扣:不同的风向产生不同性质的气团,不同的气团相遇产生不同性质的锋面系统,不同的锋面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又不一样。体现出自然地理问题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这比平时考生所练习的此类题目的思维要求要高。第5题所考查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部分内容虽多次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但今年的试题设计,将“遥感技术”放在设问中,考查的是其在科学考察过程中的具体功用,考查的思维层次也较往年高。

  综合题第26题,一改往年对区域地理考查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即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围绕该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诸多方面进行扫描式地考查),转而注重对一个区域内某一主题要素进行梯级式、深层次地考查;试题设问层层递进,具有很强探究性。要求考生能从所提供的信息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循着设问的引导,一步步探究和分析区域问题,试题对考生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要求较高。题目各设问之间都有一定承接关系:第一问表面上是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实则让考生明晰该区域东西侧河流所流经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由此引出第二问设题背景及问题:辽河干流水量主要来自其东侧支流、泥沙主要来自其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并让考生分析此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第一设问中的“地形”因素也是第二设问答案的一个要点。通过第二问看出的“辽河是条含沙量高的河流”又为第三问——分析“某些河段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的原因打下伏笔。在第三问的答案中“河流泥沙淤泥旺盛,河床抬高”这一要点就是从河流高含沙量这一特征得来的。试题中第二问和第三问所设问题看似让学生分析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实则隐含着该流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河流泥沙含量大、水量少,通航能力差,工农业发展造成该流域缺水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第四问—河道整治工程“丁坝”的作用、第五问—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并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该流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最后两问是对前面三问隐含的生态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措施及其意义。整道试题从影响水系发育的地貌背景,到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剖析,再到水问题以及水生态、水经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辽河流域的“水”这一区域地理环境的主题要素展开,让考生不断进行区域问题的分析、演绎、归纳和探究,完整地展现了考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全过程。

  五、关注时代热点,渗透地理思想

  关注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今年的地理试题中隐含了诸如科学考察、我国的人口问题、水资源开发及水环境问题、国家大型工程的建设、城市化发展等一些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渗透了“可持续发展”这一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如选择题7~8题组中关注的中国人口问题:人口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中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在短时期内完成了从“高低高”向“低低低”的转变,人口的发展与布局呈现出增长数量大和老龄化程度快速增长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人口红利”与“未富先老”成为中国社会谈论的热点问题。综合题第26题(5)小题,通过分析“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发考生对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思考。第27题则着眼于中国城市化这一长期的热点问题,通过江苏省与贵州省城市化发展的对比,论证和探讨了我国近30年来沿海与内陆地区城市化发展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心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新进展与新成果,有利于培养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012年地理试题结构与排布合理,承转衔接顺畅,各种难度的试题比例适当。对考生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地理学习潜能积累与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试题学科特点鲜明,在“地”与“理”的结合中联系实际,创设题目情境;在“知地析因究理”中注重思维过程;在图文信息的运用中形成表达结论。整体性功能强,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试题的总体特点可以归纳为“图表载体,能力覆盖,知识抽样,方法支撑,思维展现,思想渗透”。

标签:山东高考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