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试题 > 高考试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简评(四川卷)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2-06-13文章来源:四川招生考试信息网作者:未知

  渗透课改理念推进“三个转变”——2012年高考历史四川卷简评

  成都树德中学郭子其(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

  2012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四川卷)历史试题,遵循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坚持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目标立意”的改革方向,着眼于考生学科思维能力、学科素养、人文素养和现代公民素养的考查,较好地融入了课程改革倡导的“三个转变”的理念,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一、素材选择:反映了从教材中心向课程中心的转变

  从教材中心向课程中心转变是高中课程改革中课程观的基本要求。试题在考查内容的选择上,既坚持了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又重视了考查素材的时代性和多样性,以及素材呈现形式的生活化、趣味性。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是在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内容上选择考查点,有效避免了偏题、怪题的出现,提高了试题效度,较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也有利于引导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1.重视考查素材的广泛性、多样性

  试题在重视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基础上,突出了社会生活史的考查,使传统考查领域与史学研究新领域有机结合。试题素材引用了各类图片6幅(包括“东汉说唱俑”图、《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书影、苹果公司标志和iphone4、ipad产品图等),吴虞在成都和北京的消费情况数据统计图表、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统计表,王安石《河北民》诗、康熙帝晚年对西洋等国认识的论述、美国《时代》周刊对西安事变的报道、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等,形式新颖多样,图文并茂。整套试题严谨而不失生动,历史气息和时代气息并重,试题内容和形式有机谐和。

  2.重视素材形式的生活化、新趣性、时代性

  贴近考生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是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又一重要要求。试题在重视素材多样性的同时,也凸显了素材的生活化、趣味性和新颖性。如“东汉说唱俑”题(第13题)以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陶俑为素材,考查当时民众的娱乐生活;“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题(第16题)以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书影为素材,关注民国初期的小学教育状况;苹果公司标志和iphone4、ipad产品图等素材,既贴近了考生生活,又体现了材料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时代性。

  二、能力要求:凸显了从结果中心向兼具过程中心的转变

  传统课程强调既有“结果”的记忆,在考查中更多以“知识立意”呈现。新课程则强调历史现象的解读和认识历史的过程,不再一味强调既有“结果”的机械记忆,在考查中表现为“能力立意”的追求。试题较好地展现了这一要求,展现了从结果中心向过程中心转变的趋势。

  1.重视历史材料解读,突出运用基本史学方法素养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不仅继承了前两年四川卷重视对历史过程与方法考查的传统,而且有了进一步发展和实质的进步。尤其突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较为薄弱,但对历史学习非常重要的基本史学方法——历史材料解读的考查。第17题“吴虞消费情况”解读,是对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题(15题)的继承和深化,试题以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统计表设计问题情境,以史学家傅斯年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为解题导向,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解读的客观性、准确性。第13题“东汉说唱俑”题则是对2009年四川卷“魏晋庖厨彩绘墓砖”题的继承和发展,试题以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陶俑为素材,考查其作为历史材料可以获得的正确解读。从命题技术上讲,两题都较好地克服了单纯依靠对选项正误的排除即可获得正确答案的弊端,更好地体现了史学方法试题考查的要求,凸显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2.完善能力层次,深化历史思维能力考查

  今年试题继续保持四川卷“能力立意”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第15题“康熙帝论述”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第16题“《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考查考生回到历史现场认识历史的能力,凸显了陈寅恪关于历史研究应“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的治史理念,同时考查了考生适度解读材料的能力;“法国大革命”主题(第20、21题)和“国际组织”主题第23题既体现了新课程“中外关联”的理念,又考查了考生从整体史观的视野,基于对人类历史整体运动的宏观把握正确认识历史事件、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

  今年试题还进一步完善了前两年试题中能力考查较为薄弱的环节。如历史比较概括能力,在前几年的试题中均较为薄弱,今年则在“公司的力量”题(第37题)第3问中专门设置“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并赋12分,突出了历史比较并进行史论结合的相关能力的考查。2011年出现的政策评述题(“罗斯福知识移民政策”题),今年则在“发展农业”题(第39题)第4问中设置“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继续保持了历史评价能力的考查。这些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历史试题的能力类型,保证了历史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与深度,彰显历史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从结果中心向兼具过程中心转变”的教学理念。

  三、价值导向:展现了从历史专业教育向人文素养教育的转变

  传统历史课程强调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历史专业知识,强调历史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新课程则强调从历史专业内容中提取最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的历史知识,强调历史教育应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关注历史长效热点,突出人文素养考查导向

  试题紧扣现实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和历史长效热点进行考查,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凸显了从历史专业教育向人文素养教育转变的追求。“社会公平”题(第12题)以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立意,以历史上的重要制度为考察对象,考查考生对科举制促进社会公平作用的认识;“泰坦尼克号”题(第16题)以1912年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书影为素材,以教材编撰者的视角设计选项,突出关注国际时事,倡导人性向善;“法国大革命”题(第20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典范意义之一,即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2.重视主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

  新课程强调历史教育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面临的问题,关注人类发展前进的方向,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今年试题的第37题和第39题可以说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第37题以“公司来了,世界变了!”为主题导语,以近代以来现代公司促进世界变革立意,以招商局的“两次辉煌”为个案解析学习西方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对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农业与科技创新”题(第39题)从科技对农业的作用切入,以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和美国农业现代化为考察对象,突出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强调了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直接呼应了今年“一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应重视农业科技这一现实热点问题。

  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从历史专业内容中提取最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的历史知识,从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的角度设计,体现出历史教育应在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旨趣,彰显了从历史专业教育向人文素养教育转变的追求。

标签:高考试题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