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础着眼能力彰显学科价值——2012年高考山东卷思想政治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山东卷思想政治试题立足基础,着眼能力,彰显学科价值,实现了稳定与创新的统一、基础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的统一、价值引领与学生实际的统一,符合山东省新课改发展的实际,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引导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一、坚持稳定与创新的统一,在试题呈现方式和考核方式上进行创新
试题风格与结构总体保持稳定,有利于试题保持良好的信度。同时,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作答的实际出发,对试题设置进行了适度探索与创新。试题结构上非选择题必做部分取消了地理、历史、政治三科跨学科综合题,改为学科内综合题。政治学科内综合31题以一段材料、两个设问的方式单独呈现。材料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为主题,文字精炼但内涵丰富,既体现了雷锋精神的重要性,又引导我们今天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第(1)小题要求学生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如何开展学雷锋活动,落脚于实际行动。第(2)小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问,要求学生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义,挖掘了学雷锋活动的深层价值。分学科独立设题,使得试题学科特色明显,材料、设问和答案都紧紧围绕“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这一明确的主题,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融合,从不同侧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设问的指向性更加明确、集中,学生作答思维跨越小,尊重了学生的思维习惯,有效避免了审题错误,充分保证了学生作答方向的准确性,增强了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选修命题思路适度创新,选修题目在保持两个设问数量不变的基础上,考核方式有了新变化。首先,采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把握。38题第(1)小题列出四个国际组织,将其特征顺序打乱,要求学生找出对应关系。39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找出不同的道德与其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表格的方式考查选修的基础知识,避免简单地对知识设问与作答,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辨别、分析、比较的能力。其次,设问有一定的开放性,不拘泥于微观知识的考查。如38题第(2)小题“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政府为什么主张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要求学生站在国家的角度,正确看待联合国的作用,论证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充分体现出试题设问的开放性、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责任观。39题第(2)小题“谈谈你对‘诚信建设要继承中华传统诚信美德’这一观点的认识”,需要学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答题兴趣和对相关内容深入探究的兴趣,对于选修课教学内容立足主干知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着积极地推动意义。
二、材料典型,主题集中,注重材料、设问和答案之间的逻辑性
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关注现实和重大热点问题。试题在材料的选择上,不刻意迎合社会热点,也不刻意回避社会热点,而是以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热点问题为素材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体现学科的时代性特点。试题涉及的热点问题有:小微企业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公民的政治参与、汉语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弘扬雷锋精神、诚信建设等。对热点问题的考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试题为学生作答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创设完整的答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调动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试题在题目设置上围绕明确的主题,注重材料之间的逻辑性,材料、设问和答案之间的逻辑性,保证了学生作答时思维的连贯性。如30题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主题,材料设置以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发展措施——发展前景”为线索,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入世10年来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材料二呈现了国家推动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的措施,材料三客观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国际形势,探讨发展前景。材料设置遵循了对外贸易本身变化发展的过程和人们对事物认知的过程。设问紧扣主题和材料,按照“分析当前措施——提出发展建议——展望未来趋势”的逻辑结构,分别从经济、政治、哲学角度设置了三个问题,体现了学科内综合试题的整体性和融合性。参考答案在保证科学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力求简洁和准确,实现了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积极引领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通过丰富的材料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设问来考查和引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树立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如18题以网络议政的兴起为背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引导学生增强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23题通过“汉语热”现象体现了我国文化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5题选取了冼星海、光未然文艺创作的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发展,积极融入社会,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31题弘扬雷锋精神,关注学雷锋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9题以公民道德建设、诚信建设为主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诚信伦理、中华传统诚信美德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旨在弘扬传统诚信美德,引导考生坚持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技能
试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素材、进行设计,坚持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同时,也选用了部分具有山东省特色的材料,增加试题的亲近感。例如,选择题22题,以山东茂腔的创新为主题,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保护传统文化的紧迫感。再比如31题第(1)问,引导学生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从身边实际情况出发,从点滴小事做起,在新时期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选取这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仅有利于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的社会责任感、是非分明的价值标准,从而更深层地推动中学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试题涉及基础知识面较广,如《经济生活》考查知识点涉及价值与价格、供给与需求、影响价格的因素、劳动与就业、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税收、财政与宏观调控、效率与公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政治生活》考查知识点涉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的监督权和人大代表的质询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我国政府的职能、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等;《文化生活》考查知识点涉及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创新的意义、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播的途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生活与哲学》考查知识点涉及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和谬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等。在追求知识点覆盖面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从而使试题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有利于不同层次的考生发挥正常水平。这对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考核
试题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方法。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选择题24题,选取2011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之一的“中微子超光速”这一科技事件,围绕人类对中微子的探索过程,旨在培养考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认识掌握规律,真正懂得正确认识的获得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树立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试题的设问类型多样,发散性问题与收敛性问题相结合,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考生在合理的思维逻辑中回答问题,提高了答题效率。例如30题,按照“分析当前措施——提出发展建议——展望未来趋势”的逻辑结构,分别设置了经济、政治、哲学三个问题。三个问题的设置各有特点,环环相扣,整体上侧重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充分考虑考试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设置一定的限定,使学生在适度限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在答题中体验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发散性设问的参考答案又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创新意识。
总体而言,2012年高考山东卷思想政治试题,坚持稳中求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试题命制科学、规范,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