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家长中,提到填报志愿选学校、选专业的问题,家长们都说,孩子的路尽量由孩子来选择。本报总结了填报志愿的五点提醒,希望考生填报志愿时少犯错。
提醒一:别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对于填报志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基于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希望孩子报考那些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的专业。“我想让女儿报考医生或者教师一类的专业,以后就业有保障,但她偏偏不愿选这些专业,她喜欢好玩又刺激的工作,甚至想当战地记者,所以可能会填报文学类专业。”对于女儿“叛逆”的想法,一位家长表示很头疼。
本报提醒,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结果很有可能使孩子滋生逆反情绪,抱着“混”的态度进大学。
提醒二:老师和学校只是报考的“参谋”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左右为难时,喜欢请班主任老师帮忙拿主意。但请老师帮忙有很大的弊病,其一学校和老师身系“录取率”,为此在指导家长和学生填报志愿时,多从“录取几率大”的角度考虑。其二学校环境与职场环境有很大区别,很多老师也很难了解变化万千的人才市场形势。因此学校和老师的意见只能是学生填报志愿的参考。
提醒三:选名牌大学要看孩子的兴趣
好大学和好专业在不能兼得时,主要还是看孩子的兴趣。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专业,然后通过专业排名来确定院校,最后再根据个人的分数水平,分档依次填好志愿。
提醒四:“热门专业”
切不可盲目跟风
热门专业不代表容易就业。每年报考时,有不少家长和考生都紧盯热门专业,其实这完全背离了“因人而异”的原则。在此本报提醒,志愿填报时,家长可以结合相关学校每年发布的专业就业情况,以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志愿填报,切不可盲目跟风。
提醒五:选新兴专业
家长和考生要做好了解
为就业容易,不少考生选择新兴专业,期望今后大展宏图。本报提醒,如果你的孩子打算填报新兴专业,就要多了解该专业的状况及相关就业信息。如果一无所知就填报,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