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试题 > 高考辅导

2014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4-06-10文章来源:浙江在线作者:未知

  评析1:语文学科组

  今年是我省进入高中课改第一阶段高考结束的一年,而2015年高考将根据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后的方案实施。因此,今年语文卷的内容、风格、结构、分值等都与去年基本一致。追求科学与思想文化、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塑造浙江卷“人文性、工具性、文化味、书卷气”的形象。当然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适当作了调整与拓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

  贴近生活,注重应用性。语料的选择和设题贴近学生生活,重视考查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例如要求以店主的身份,就处理发错物品的事件拟一封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着重考查词语包括实词、虚词、成语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作文材料前段以人生的“门与路”为着眼点,后段以大学的“门与路”为着墨点。提供考生一个较为广阔的构思空间;要求考生以此为具体内容,展现自己对如何进大学之门和如何走大学之路的思考和想象。门和路的辩证关系,为考生敞开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促使考生意识到:心愿的达成当然是一条道路的开通,但如因一时的成功而松懈,仍会受阻于新的大门之前;而高考万一失利,也并非让命运之神关上了大门,也许另一条大路正被新的坚持和努力所打通。

  突出人文性和传统文化味。《<论语>选读》是我省独特的考试内容。引导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考查对孔子《论语》中“直”(正直)观点的理解与分析。于细微处可见人生修养。做人要名实相副,不可不谨慎。文言文去年是赠序,今年选了书序。唐朝同时代人作序。重点记叙欧阳行周为人,叙述风格独特,属于浅近文言文。诗选了两首,唐宋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的“猿啼”“伤春心”的典故为中学教学中常见。初中《水经注》中的《三峡》,高中教材中《春江花月夜》、《登高》、《锦瑟》等都有相关注解。唐宋诗特点不同,唐诗重情韵,宋诗重思理,这两首诗体现的非常明显。

  拓宽选材领域,创新命题形式。例如前面提到的语言文字运用考查,要求拟写处理事件的书信。把这类考试往实用类写作更推进了一步。大阅读选用了中国短篇小小说《走眼》。自2004年到2013年10年的高考语文大阅读中,我们选用过散文和外国小说,但从未选用过中国小说。而中国小说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考中长期空缺是与高中语文教学脱节的,今年填补了多年来试卷内容的空白。

  评析2: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特级教师 周红阳

  浙大附中 特级教师 程继伍

  今年是我省高考改革的阶段性“收官”之年,语文试卷命题在继续弘扬“浙江特色”的同时,也作了适当调整和拓展,努力适应时代发展和深化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

  在选材方面,体现材料的“陌生化”。搁置了轻车熟路的“经典”图式,另辟蹊径,尝试追求“陌生化”风格。如中国当代小说《走眼》、唐代李贻孙的书序《欧阳行周文集序》、南宋徐照的诗歌《三峡吟》等,此类关注和熟悉程度都不是很高的作品,更有利于提高测试信度。

  在设题方面,注重语言的应用性。着重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突出工具性,如将现代“网购”与传统“写信”两种生活内容巧妙融合,以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语文能力。二是关注现实性,如“语用题”的各种语料和现代文阅读文本等,均直接“采撷”于当今生活,“考查”即“应用”。

  在目标方面,落实赏析的多样性。一是艺术性,如古诗鉴赏,再次采用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一首唐诗,重情韵,一首宋诗,有理趣。考查重点定位于“两首诗歌抒情手法的差异”,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方能顺利解答。二是思想性,如我省独树一帜的《论语》考题,以对“直”与“不直”的理解、评析,于细微处洞见人生修养,倘无足够的认知深度和思想高度难免捉襟见肘,浅尝辄止。三是探究性,如要求对小说题目“走眼”作深度解读等。

  当然,语文试卷最引人瞩目的首推作文题。倘用一句话评价今年我省的作文,应该是“审题难度不高,而写作难度不低”,即易写难工。积极引导考生“真实写作”是作文命题的匠心所在。新材料作文题型的从善如流和“三个贴近”原则的一如既然,为我省广大考生充分展示写作才能提供了有效保证。尽管今年仍未选用内涵丰富的感性材料,但两段文字主旨明确,前一段宏观而不空灵,总体阐述“门与路”的辩证关系,属于审题之“着眼点”;后一段着实而不呆板,“大学的门”和“大学的路”既彼此通联,又状况各异,堪称写作之“着墨点”。并以“综合上述材料”的提示语,明确了审题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即重在“(辩证)关系”的发掘,并非现象的描述。质言之,想象合情合理、“关系”剖析得当是文章出彩之关键。如果说去年的“童真(心)早泯”侧重于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那么今年的“门”“路”则倾向于探讨人生哲理,揭橥事物辩证之理。或许,“大学之门”“大学之路”以及“学习、探索、创造”“脚印”深浅等“着墨点”的设置会影响部分考生的拓展和创新,但毕竟能给多数考生以正确“指引”,这些行为、想象和思考等,可以转化、凝聚和诠释为写作内容,我们还是应该感谢这番良苦用心的。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